安娜‧曼蒂亞塔的大地情懷
2022/01/26
閱覽數 692
作者 桃園東南社前總監林千鈴PDG Soho 蘇荷兒童美術館館長 蘇荷美術國際教學體系創辦人
分享至

|
大地藝術Land art 七○年代的藝術運動 又稱地球藝術、環境藝術、地球工程 藝術家直接在自然景觀中創作 將藝術品雕刻到土地本身 使用岩石、樹枝、樹葉等天然材料 創作藝術全新結構 |

從小以古巴政治難民的身分,被美國家庭收容的安娜,原本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父親是律師,母親是化學家,雙親家族都與古巴政治有關聯,1960年古巴在獨裁強人統治下,政治社會騷動不安,父親曾被監禁18年。出事前雙親讓12歲的安娜與15歲的姐姐,透過美國政府與天主教合作的古巴兒童計畫移民美國,姐妹二人自此遊走在愛荷華州幾個寄養家庭中,承受流離顛沛之痛,也飽嘗失根失親的成長之苦。但這些遭遇,卻也成為安娜後來創作藝術的養分。

安娜‧曼蒂亞塔正好趕上一場藝術解放運動,為抗議藝術的無情與商業化,藝術家們從畫室與美術館的局限空間出走,他們投入開放的大地懷抱。安娜是這一群運動的先驅者,她受愛荷華州與新墨西哥州這一大片原始山林的召喚,融入自己的身體順隨地形的變化,倘佯在大地無言的靜謐中,一面尋索靈性的啟發,一面揮灑無邊的想像。
她用自然界任何可以找到的材料,巧妙的以應物象形手法,採用大量非洲象徵,常常在空曠寂靜無人的地景之間,或是枯木,或是石子、土堆、灰燼中,讓人赫然發現狀似女體的形貌。那個熟悉的燃燒過的女體,在她的作品中無所不在,將生死、重生的儀式與靈性轉化的隱喻,互相結合產生視覺上最直接的震撼,讓人無所遁逃。

可惜36歲,在一場至今仍然釐不清的迷離狀況中驟然而逝。她的死亡就像她的作品一樣神秘不可測,年輕卻以意外墜樓的方式,留下身後無數的疑團,讓人難解。法官曾懷疑同是藝術家的丈夫,在醉酒爭吵中將她推下34樓陽台身亡,終判無罪,但無論如何,在女性主義擁有一片天的年代,她的出現與消失,雖然短暫,但正如火花乍現,仍然有璀璨的光芒。
安娜‧曼蒂亞塔綜合了幾項表演、概念、大地藝術創作方式,融合自成一格的創作語言,她開拓了雕塑藝術的多元與複雜性。縱然留下的只是照片、幻燈、影帶沒有任何實質的作品存在,但在現代美術歷史中,依然不減她作品的價值與獨特。

本文圖片僅提供教學使用,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