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築的巡禮──台灣鐵道的樞紐
2022/04/08
閱覽數 1443
作者 ‧ 編輯部 ‧
分享至

1920年代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靜靜的座落在台北北門口延平北路一段一棟古樸的老建築,曾經是掌握台灣南北交通大動脈的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的官署,終戰後長期為台灣鐵路局辦公大樓。


1908年台灣西部縱貫鐵路全線開通,南北運輸量漸趨頻繁,造成車輛的維修作業大幅增加,因此鐵道部開始擴建台北工場的規模,緊接著於1918年在台北市南側興建鐵道部廳舍,與北側的台北工場相呼應。
鐵道部的廳舍是由日治時期知名的建築師森山松之助所設計,他採用紅磚搭配檜木作為主體結構之材料,以強調木造與紅磚拱廊共構的整體表現;二樓的鐵道部長室設計華美,辦公室內的門窗四周、立柱與天花板都以精緻的立體石膏裝飾,表現出尊貴的氣派。

鐵道部廳舍旁有一棟顯目的二層木造洋式建築,這棟建築是當時的職員食堂,室內的天花板及屋梁外表均採用英式工法,天花板的金屬托架做工精緻,而其中最大的特色為一樓外牆使用的拼接式德式雨淋板,讓雨水不易滲透至屋內,其構思甚為周到。
鐵道部園區內有一座約十坪的精緻八角樓,其實這個小小的空間是做為男廁所使用,為鐵道園區內甚為巧思的設計。
直到1934年,鐵道部台北工場遷移至松山一帶時(註二),原廳舍園區內已陸續建有將近40棟的建築物。



1992年台北市政府指定鐵道部廳舍為三級古蹟。
1993年台灣鐵路局遷移至台北車站新廈。此後做為台灣鐵路的營運總部長達70年的這棟古老的官廳終於功成身退,而成為人們憑弔台灣鐵路史的遺跡。
註一:清廷原擬在福建興建鐵路,後因當地的百姓以破壞風水為由,群起反對而告作罷。
註二:即現位於台北市東興路的國定古蹟「台北機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