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狀元劉春霖
2023/12/27
閱覽數 2924
作者 台北中山社 李博信DGE Marine
分享至


中國自隋朝開啟科舉制度之後,歷經1300多年,共產生600多位狀元,這些狀元郎都經過寒窗苦讀才能一舉成名天下知,此後即身擁高官厚祿,人人稱羨。而中國史上的最後一次的科舉考試是在1904年(光緒甲辰恩科)。這次考試共錄取進士273人,直隸劉春霖被拔為狀元,授翰林院編修,他不但是中國科舉制度中最後一位狀元,也是近代書法家。因此被尊稱為中國歷史上的「末代狀元」。
劉春霖家境貧寒,父親是衙門差役,母親為婢女,然而在雙親的悉心教育之下,他和兄長都取得進士功名,光耀門楣。

1906年他與同科進士商衍鎏(探花)、譚延闓、沈鈞儒等前往日本,進入東京法政大學就讀。1907年回國,歷任直隸諮議局議員,資政院議員、記名福建提學使、直隸高等學堂提調和保定北洋女子師範學校監督等職。
1912年清帝宣統退位後,出任中華民國總統府內史(秘書),此後歷任直隸高等學堂監督(校長)、中央農事試驗場場長、直隸教育廳長等職,並曾主持孔子大成祭祀典禮,此外亦在北京參與籌辦知名之男女合校燕冀中學。1928年辭官寓居平津。在事業上他曾創辦天津的直隸書局和群玉山房。這期間他曾拒

劉春霖除了科舉得意之外,書法造詣更是冠蓋群倫,當時曾有「大楷學顏;小楷學劉」之說。他也曾為慈禧太后抄寫「文昌帝君陰騭文」和「大唐三藏聖教序」。
1942年1月18日他因心臟病突發去世。
由於曾是前清的末代狀元,因此他在「六十自述詩」中留下了:「第一人中最後人」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