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輪月刊 2025-07月號

目錄 CONTENTS

顯示更多內容
2025/07/01  閱覽數 430  單一章節 分享至
一、世界扶輪新知
ROTARY WORLD NEWS

義大利的阿瑞佐當選為2025-26年度國際扶輪社長

義大利拉古薩(Ragusa)扶輪社社員弗朗西斯科‧阿瑞佐Francesco Arezzo被國際扶輪理事會推選為2025-26年度國際扶輪社長。阿瑞佐將於7月1日就任社長。
理事會在國際扶輪社長當選人馬里歐‧甘瑪葛Mário César Martins de Camargo於6月8日意外辭職後,召開了一次特別會議。在國際扶輪規章與政策指導下,理事會從2023年8月國際扶輪社長提名委員會審議的候選人中選出了這位新的社長當選人。
2025-26年度社長主題(Presidential Message) 仍是2月在2025年國際講習會上宣布的「團結行善」(Unite for Good),呼籲扶輪社員在這個因政治、地理及意識形態日益分裂的世界中成為團結的力量。透過各項服務專案,扶輪把各種背景、不分種族、宗教及職業的人們凝聚在一起,共同致力於造福社區。
阿瑞佐是一位私人執業的齒顎矯正專科醫師。他活躍於國際事務,是義大利、歐洲及美國齒顎矯正醫師協會會員。他是義大利全國牙醫協會拉古薩省副會長,也是義大利國家信託基金會拉古薩代表團的創始人,並且曾任負責人長達七年。他是馬耳他騎士團的服從奉獻與榮譽騎士。
阿瑞佐加入扶輪超過30年,曾擔任聯合策略計畫委員會副主委、國際扶輪理事、學習引導人以及地區年會社長代表。
阿瑞佐是扶輪基金會的永久基金捐獻人。他的妻子安娜‧瑪麗亞‧克麗斯修內(Anna Maria Criscione)是一位觀光旅遊業企業家,育有兩名孩子。

—— 2025年6月14日


台灣扶輪月刊 譯 20250616(未經國際扶輪審查)

資料來源: 國際扶輪網站宣佈事項Announcements:

Francesco Arezzo of Italy selected to be 2025-26 Rotary International President

https://www.rotary.org/en/francesco-arezzo-of-italy-selected-to-be-2025-26-rotary-international-president

轉載請註明出處


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會主席文告

仔細看看

當您加入扶輪時,很可能就是因為您渴望能為世界帶來長遠的改變。阿奇‧柯藍夫當年也抱持著同樣的信念。
1917年,當他提出創立扶輪基金會的構想時,他所預見的願景不僅僅是一筆基金,更是一個能讓扶輪社員服務社區、締造持恆改變的永續工具。逾一個世紀後,歸功於您的奉獻以及基金會獨特的組織架構,此一願景持續蓬勃發展,讓社員得以在各層面發現並解決全球性問題。
今日,我並非向您募款,而是誠摯邀請您以嶄新的視角審視扶輪基金會。試想一個由其成員自主管理的慈善機構,並由這些成員實踐其全球使命。這個基金會反映出成員的共同價值觀 ── 確保人人享有潔淨水源及識字機會、根除小兒麻痺禍害、透過創業精神活絡地方經濟,並藉由衝突解決訓練,締造一個更和平的世界。
這聽起來是否像一個吸引人的慈善機構?扶輪基金會之所以能贏得全球信賴,乃因我們實至名歸。在我們於尚比亞成功推動「大規模計畫」倡議後,蓋茲基金會及世界展望會再度邀請我們主導計畫,進而促成了橫跨4個非洲國家的「扶輪健康社區挑戰」(Rotary Healthy Communities Challenge)計畫,總經費高達3,000萬美元。
我們效率卓著、策略明確,並由專業盡職的員工及滿懷熱忱的志工們引領前行。扶輪基金會持續獲得「慈善導航家」(Charity Navigator)的頂級評價。此外,蓋茲基金會更以2比1的比例,配對我們每年5,000萬美元的根除小兒麻痺的捐款,每年向我們的帳戶注入1億美元。這便是信任,履行承諾贏得的信任。
即使在衝突頻仍的地區,我們亦不曾卻步。在加薩,一個小兒麻痺確診病例促成戰爭中的人道停火,讓醫護人員得以為兒童接種疫苗,遏止疫情爆發。扶輪協助資助這項緊急應變行動。我們再次證明,在危機時刻,我們是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
我們能為自己所帶來的改變感到驕傲。如今,我們展望我們為2025-26年度設定的5億美元宏偉募款目標。只要我們果敢支持這個正在成就非凡的基金會,必能一起達成這個目標。
扶輪不必前進何處,因為扶輪無所不在!這正是我們的力量泉源,也是我們獨特的契機。請成為扶輪基金會傳承的一部分,這是一個阿奇‧柯藍夫必會引以為傲的傳承。這是一個改變了世界、且只要我們眾志成城便會持續改變世界的傳承。




2026國際年會 ── 台灣見


「台北時間」到!2026年年會的籌備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矢志為您獻上一場世界級盛會,屆時將有重量級演講嘉賓及特別驚喜,讓參加扶輪國際年會成為每位社員 ―― 至少一次 ―― 的「必做清單」。您可能會發現自己像許多年會常客一樣,一再重返這場盛會。
國際扶輪領導人已與台灣總統會晤,爭取其對此盛會的鼎力支持。您的扶輪摯友正精心策劃一場場非凡的體驗,在這座山巒疊翠的島嶼上,在這座以熱鬧夜市及摩天大樓與古老廟宇並立聞名遐邇的首都,等候您的蒞臨。
社員們形容年會積極正面的氛圍:您會看到一張張笑臉,時不時停下腳步向人問好,透過名牌辨識彼此的國家。美國賓州蔓越莓鎮日出(Cranberry Township Sunrise)扶輪社的班‧海萊恩(Ben Heinlein)說:「這就是對話的開端。」這些連結點燃了無數的專案合作關係及持續終生的深厚友誼。
國際扶輪領導人向您提出一項支持扶輪成長的年會挑戰:那就是親身參與!您的到來將有助於提升國際扶輪在亞洲各地的關注度,進而吸引新社員加入。就觀光而言,台灣這座島嶼雖小,卻擁有比許多大型旅遊目的地更多元的選擇,其豐厚的文化遺產在建築及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文物中表露無遺。您可盡情享受附近的登山步道和美食文化,即使是最簡單的一餐,不管是牛肉麵、精釀調酒、或蚵仔煎,也能與友人共度歡樂時光。
在國際扶輪領導人訪問期間,賴清德總統與其探討了台灣對世界和平的支持,此與國際扶輪的宗旨不謀而合。本次年會充分展現國際扶輪對和平的願景,而國際扶輪全球大家庭於6月13日至17日在台北的齊聚,正是您親身感受扶輪力量的絕佳機會。

詳情及註冊請至convention.rotary.org。



國際扶輪年會



我們的主題
扶輪的焦點領域建立國際關係、改善民生、共創美好世界

透過國際扶輪的各個焦點領域
—— 亦即我們的核心主題 —— 扶輪得以集思廣益,尋求解決方案,並推動長遠的變革。在當前政治經濟情勢瞬息萬變之際,此舉更是舉足輕重。我們矢志不渝欲將小兒麻痺徹底根除。我們也持續戮力打造裨益和平的環境。我們與合作夥伴攜手並進,致力於推動永續發展計畫,以期解決我們社區乃至全球各地的貧困及不平等問題。
截至4月1日止,扶輪基金會在2024-25年度已撥付近5,700萬美元的全球獎助金。我們的焦點領域持續引導我們關注待解決的重要人道議題及需求。在接下來的篇幅中,您將會瞭解扶輪基金會如何在這些關鍵領域鼎力支持您的工作。

欲支持扶輪基金會的工作請至rotary.org/donate.


一項全球獎助金支持的計畫正在改善巴拿馬基礎教育的品質。
攝影:TARINA RODRIGUEZ


自1985年根除小兒麻痺計畫啟動以來,其病例數已銳減99.9%。
攝影:SIDDHARTH BEHL

德州沃斯堡(Fort Worth)扶輪社的一項倡議支持少數族裔經營的企業。
攝影:RAUL RODRIGUEZ
扶輪和平中心已培訓逾1,800名獎學金學生,他們目前在逾140個國家工作。
攝影:FAID ELGZIRY

一項由扶輪基金會支持的計畫正在奈及利亞致力於降低母嬰死亡率,並提升至醫療院所取得醫療服務的家庭數量。
攝影:MARYAM TURAKI

威斯康辛州密爾瓦基(Milwaukee)扶輪社社員主導一項倡議,將河畔的工業用地改造為一座植物園。
攝影:JEFF MARINI
烏干達的學生們使用由扶輪基金會支持的計畫所提供的新廁所設施。
攝影ANDREW ESIEBO


扶輪領導人
理事會

2025-26

國際扶輪理事會根據國際扶輪章程及細則來管理國際扶輪事務及資金。理事由所在區域提名,任期兩年。以下九名新理事和社長當選人於7月1日進入理事會。


尹商求

SangKoo Yun
社長當選人
韓國Sae Hanyang扶輪社

尹商求在首爾長大,父親是1960年代初期的韓國總統,一位傑出的政治活動家。然而,尹商求並未追隨父親從政,而是遠赴美國,追求他對建築的濃厚興趣。他在紐約雪城大學取得了建築學士及碩士學位。
1980年代末期尹商求返回韓國,創立了Dongsuh公司,專營建築材料的設計及行銷業務。在1988年首爾奧運會前夕的建築榮景中,他的事業蓬勃發展。隨後,他更成立了Youngan公司,涉足房地產與投資事業。
尹商求於1987年加入扶輪,並協助創立了Sae Hanyang扶輪社。從一開始,他便積極推動扶輪青少年交換計畫,並擔任其地區的獎學金委員會委員。這些投入逐漸發展成為他終身奉獻的社區服務志業,尤其是在國際服務方面。
尹商求曾擔任「蒙古綠色永續倡議」的共同主委長達8年之久。這項計畫在戈壁沙漠種植防風林,對抗沙塵暴。這項倡議的成功,激勵了蒙古政府推動一項長達2,700公里的「綠色長城」計畫來遏止沙漠化。尹商求也因此獲蒙古總統頒贈友誼勳章。
尹商求因其卓越貢獻獲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頒授「大英帝國最優秀勳章官佐勳章」。韓國總統及總理也曾頒給他傑出服務獎章。
尹商求在扶輪擔任過多項要職,包括理事、保管委員、委員會主委,以及學習引導人。他還曾擔任國際講習會的會議主持人、扶輪基金會執行及計畫委員會主委、策略計畫委員會委員,以及國際扶輪社長提名委員會委員。為支持根除小兒麻痺的使命,尹商求擔任「根除小兒麻痺:倒數計時邁向歷史」運動委員會的區域副主委,也是根除小兒麻痺等疾病計畫的國家倡議顧問。他還曾代表國際扶輪社長出席全球17場扶輪活動。
尹商求曾擔任首爾國際扶輪年會地主籌備委員會主委,並榮獲扶輪基金會的特優服務獎。他與夫人Eunsun Yang Yun均是扶輪基金會永久基金捐獻人、巨額捐獻人,同時也是阿奇‧柯藍夫會、保羅‧哈里斯會,以及遺贈會的會員。
目前,尹商求擔任Yun Posun紀念基金會的理事、首爾之春室內樂節主委,以及大韓民國聯合國協會理事。

布凌
Christine Buering
2025-27年理事
德國Altenburg扶輪社

致力於促進國際交流並增加女性的機會一直是布凌近三十年來的工作重點。她相
信扶輪是一個「絕佳的平台」。布凌表示:「在扶輪,你可以將從未交談過的人們齊聚一堂,並展開成果豐碩的對話。」
布凌出生於德國南部,先後在瑞士洛桑旅館管理學院(Ecole hôtelière de Lausanne)、墨西哥及西班牙攻讀觀光。她曾任職於倫敦及巴黎的公共關係及行銷業,隨後在1990年代初期返回剛剛統一的德國。移居到前東德擁有千年歷史的阿爾騰堡後,她便深深愛上這個地方,也在此結識了她的律師丈夫亞歷山大(Alexander)並墜入愛河。
1994年,布凌創立了阿爾騰堡旅遊公司(Altenburger Tourismus),在德國東部結束數十年邊境封鎖後,協助該區域建立並推廣觀光業。她的公司提供沉浸式導覽,深入展現阿爾騰堡豐富的歷史、文化與傳統,並特別著重於當地居民、美食、新創公司,及紙牌遊戲。
布凌於1995年加入扶輪,與丈夫及其他友人共同創社。她說:「我們是一個年輕的扶輪社。我們大多數都三十出頭歲,希望將東西德凝聚在一起。對我們而言,扶輪是連結世界的橋梁。」
布凌對積極致力於性別平等,協助創立了「扶輪月經健康及衛生行動團體」,同時也是2017年創立之希薇亞‧惠特洛克領導獎(Sylvia Whitlock Leadership Award)的創始成員之一。該獎項於2021年獲得國際扶輪認可,每年表揚一位積極推動扶輪女性發展的扶輪社員。布凌說:「在我參與過的許多工作中,我常常是第一位這麼做的女性。過去在東德,如果你需要領導者,往往會是女性,因此扶輪有女性加入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布凌曾擔任學習引導人、立法會議代表以及國際扶輪社長代表等職務。她是首位獲選為國際扶輪理事的德語系國家女性,並期許能協助塑造扶輪在社會上的形象。她驕傲地說:「我是一位來自東部小鎮、經營小生意的女性。」
在扶輪之外,布凌亦擔任地區商會的副會長。她曾打破常規,成為德國商會觀光委員會的首位女性主委。
布凌酷愛閱讀,尤其鍾情歷史題材,旅行時喜歡漫步城市之中。她是巨額捐獻人,支持扶輪基金會。

霍爾
Brian Hall
2025-27年理事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Covington扶輪社

霍爾現任亞提佛企業資源規劃公司(Attivo ERP)的開發總監,專精於企業系統整合。他從密西西比州克林頓(Clinton)的密西西比學院(Mississippi College)取得會計學位後,最初志在成為一名特許執業會計師,但隨後轉戰電腦程式設計及企業資源規劃領域,並於2000年與他人共同創立AIM科技公司(AIM Technologies)。
霍爾在經歷一場健康危機後,矢志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一次俄羅斯孤兒院的志工之行,讓他返國後對服務人群的承諾更加堅定。在成立一個支援人道主義工作的非營利組織時,他結識了考文頓(Covington)扶輪社社員,並於2007年正式加入該社。
他在扶輪的第一個領導職務是擔任一場馬戲團募款活動的主委。自此之後,霍爾積極參與並協助領導多項倡議。他的扶輪社最為人稱道的莫過於每年舉辦的假日大餐專案,為成千上萬的家庭提供即食的火雞大餐。透過與合作夥伴的協作,該專案已擴大至每個聖誕節服務超過6,000人,有效緩解學校放假期間缺乏餐食的疑慮。
霍爾積極領導水資源及用水衛生扶輪行動團體已逾8年,目前是其主委當選人。他表示:「為村莊帶來潔淨的水,能夠創造跨世代的變革。如果你能正確地執行專案,使其永續發展,就能夠影響該村莊數代人的命運。」
自2014-15年度擔任6840地區總監以來,霍爾擔任過多個領導角色,包括國際扶輪社長代表、國際講習會訓練師,以及扶輪基金會技術顧問團團員。他最樂於接受的任務之一,便是在5次國際扶輪年會中擔任糾察。
他說:「這是最艱鉅、最消耗體力的工作之一,因為必須從早忙到晚。但你能幫助人們擁有一場精彩絕倫的年會。」
霍爾憑藉其在商業及科技領域的背景,為國際扶輪理事會帶來獨到的見解。身為國際扶輪及扶輪基金會聯合科技委員會主委,他致力於強化扶輪資訊科技基礎設施及數位策略。
他說:「身為領導者的真正故事,並非在你在職期間被傳頌。這個故事是在事後,從成果中被講述,並從那些追隨你、說出『你啟發了我』的人們口中流傳。」
霍爾曾獲扶輪超我服務獎。他亦獲頒扶輪基金會有功服務獎,他與妻子琳恩(Lynn)都是巨額捐獻人。
閒暇之餘,他喜歡與琳恩一同玩遊戲及戶外燒烤。

李晶炫
Jung-Hyun Lee
2025-27年理事
韓國Hwasung Taean扶輪社

李晶炫畢生奉獻於教育事業,最初擔任高中教師,隨後,他在著名的大學升學補習班擔任講師,對塑造首爾著名的鷺梁津補習街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在此期間,李晶炫在首爾創辦了自己的機構 ―― 漢生學院,並持續擔任董事長一職。他熱心於賦予青年力量並擴展教育機會,促使他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成立了加州管理及科學大學(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Management and Sciences)。這所大學以提供平價教育為宗旨,提供獎學金及較低的學費,為來自世界各地發展中國家的學生創造學習機會。
李晶炫自2003年起加入扶輪。他對扶輪基金會鼎力支持,積極募款,並曾擔任區域扶輪基金會協調人。在2014-15年度擔任3750地區總監期間,他主導了一場募款活動,共募得超過150萬美元的善款,創下新紀錄,幾乎是先前紀錄的兩倍。這場活動為該地區開啟強大的慈善傳統。自此之後,該地區每年的捐款總額都超過120萬美元。
李晶炫同時也是數位素養的倡導者。他深知彌補數位落差的迫切性,因此發起獎學金計畫,並為資源匱乏的族群推出免費的電腦教育課程。他還將數位素養的推廣延伸到扶輪的志工服務中。他身為韓國扶輪資訊科技委員會主委,率先推動數位化工作,使註冊My Rotary的社員比例顯著提升,參與率從15%增長到70%。此舉旨在透過優化科技整合,強化社員的參與度並增進其溝通與交流的機會。
李晶炫的另一個關注的扶輪焦點領域是環境保護。透過扶輪,他舉辦了植樹活動、河流清理,並舉辦研討會,以提升人們對永續發展及生態責任的意識。
他的妻子Young-Ran Won是卵巢癌的康復者,他們共同領導一個癌症病友及其家屬的支持團體,為其他面臨相似挑戰的人們提供指引與希望。
李晶炫於2020年加入阿奇‧柯藍夫會,進一步表達他對扶輪基金會的奉獻。李晶炫說:「對我而言,扶輪是一分恩賜,也是一項使命。這更一直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回報。」



穆魯賈南登
M. “MMM” Muruganandam
2025-27年理事
印度Bhel City Tiruchirapalli扶輪社

穆魯賈南登 —— 廣為人知的稱呼是MMM或Triple M —— 是一位在供應鏈管理領域擁有逾30年專業經驗的企業家。身為卓越海洋事業公司(Excel Maritime)的創辦人兼總裁,他將業務版圖拓展至印度18個城市,並延伸至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及印尼。如今,卓越集團旗下公司的業務橫跨多個市場,包括人力資源、再生能源、醫療保健及農業。
穆魯賈南登擁有印度孟買工業工程學院(Indian Institution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n Mumbai)的學位,並具備特許工程師資格。他還擁有印度皮拉尼(Pilani)比爾拉理工學院(Birl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的碩士學位、英迪拉‧甘地國立空中大學(Indira Gandhi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企業管理碩士學位,以及龐迪治里大學(Pondicherry University)的國際貿易碩士學位。
他的扶輪生涯始於16歲時加入了扶青社。他最早參與的服務專案之一便是在偏遠村莊協助餵食小兒麻痺疫苗,其中包括離家不遠的一個河邊社區。他說:「每當我經過那個社區,想到我們在那裡所做的一切,我仍然會起雞皮疙瘩。」
穆魯賈南登還是扶青社員時就已成為扶輪基金會的巨額捐獻人。在2016-17年度,他以3000地區最年輕總監之一的身分,為了慶祝扶輪基金會成立一百週年,主導了多項破紀錄的倡議活動,其中部分更榮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這些倡議活動提升大眾對識字、道路安全、捐血、器官捐贈,以及女孩自衛訓練的認識。該地區成立了99個扶青社、250個扶輪少年服務團及100個扶輪社區服務團,他也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在他擔任扶輪領導人期間,他帶領並支持無數增進識字、醫療保健、青少年及女性的服務專案。
穆魯賈南登及他的公司曾獲眾多商業雜誌表揚,其中包括《領導者地球》(The Leaders Globe)、《每日航運時報》(Daily Shipping Times)
及《印度矽谷》(Silicon India)。他還曾登上《執行長雜誌》(The CEO Magazine)封面,被譽為印度物流與供應鏈產業最激勵人心的20位商業領袖之一。
在扶輪之外,穆魯賈南登還領導卓越基金會(Excel Foundation),該基金會致力於為邊緣群體推動教育、醫療保健、體育計畫及技能發展。其最重要的計畫是一所設有75個床位的綜合癌症醫院,預計於2026年啟用,將為農村社區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
他曾擔任多項扶輪職務,包括5地帶扶輪公共形象協調人及國際扶輪社長代表。他曾獲國際扶輪職業服務領導獎以及扶輪基金會有功服務獎的殊榮。
穆魯賈南登與同扶輪社的妻子蘇瑪蒂(Sumathi)均為阿奇‧柯藍夫會會員,共同支持扶輪基金會。
他的個人座右銘是「對扶輪說好」,這反映了他認為扶輪會改變人生的核心信念。他表示:「在扶輪,一個普通人可以因為我們提供的領導機會,蛻變為一位非凡的領導者。」

納給許
K.P. Nagesh
2025-27年理事
印度Bangalore Highgrounds扶輪社

納給許是一位創業家,也是「獨特保全公司」(UNIQ Security Solutions)的創辦人。該公司擁有逾萬名員工,服務範圍涵蓋印度南部500多家客戶。此外,他還在
拉馬那加拉(Ramanagara)成立了「獨特技能發展學院」(Uniq Skill Development Academy),為農村青年提供職業培訓,協助他們在軍警部門及企業界找到工作。
納給許在曼迪亞(Mandya)的PES工程學院(PES College of Engineering)取得機械工程學位後,曾擔任印度空軍的短期役軍官。在軍中,他習得寶貴的領導、紀律及時間管理經驗。
納給許於1995年加入扶輪。在2015-16年度擔任3190地區總監期間,他領導的倡議活動促成了約2,000名新社員及52個新扶輪社的成立,同時提升了女性社員的比例。在他擔任總監期間,該地區對扶輪基金會的捐款總額也創下當年全球的最高紀錄。
他在扶輪社中擔任過多項領導職務,包括區域扶輪基金會助理協調人、永久基金/巨額捐獻顧問,以及印度扶輪水資源使命(Rotary India Water Mission)執行委員會委員。
納給許熱衷於為扶輪基金會募款。他的目標是讓印度成為一個捐款總額達1億美元的國家,且每個地區至少捐獻100萬美元。
納給許說:「扶輪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現在我希望回饋扶輪,並將扶輪推廣給更多的人。」
納給許曾榮獲無數國家級獎項及表揚,其中包括:擔任國土警衛司令官時獲頒的「總統功勳獎章」;擔任民防指揮官兼督察長時獲頒的「總統傑出服務獎章」;民防領域的「首席部長服務獎章」;以及中央私人保全產業協會頒發的「年度企業家獎」。他還因在環境保護、社會服務及教育方面的卓越表現,獲得電力發展與能源研究所(Power Development and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頒發的「維斯韋斯瓦拉亞爵士全球領導獎」。
納給許曾獲國際扶輪超我服務獎。他與身為電腦科學工程師的妻子烏瑪(Uma)都是扶輪基金會的積極支持者,兩人都是阿奇‧柯藍夫會Chair’s Circle會員。

謝磊
César Luis Scherer
2025-27年理事
巴西Marechal Cândido Rondon-Beira Lago扶輪社

謝磊是一位企業家兼會計師 ,在財務管理策略規劃 ,及行政方面擁有豐富經驗。他不僅創立並經營一家蓬勃發展的會計師事務所,更在巴西巴蘭那州立大學(State University of Western Paraná)擔任會計學教授長達29年。在該校任職期間,他還曾兼任行政與發展副校長及董事會董事。
謝磊在巴西巴蘭那州馬雷夏爾‧坎迪多‧隆東人文科學學院(Faculty of Human Sciences of Marechal Cândido Rondon)取得會計學士學位,並在巴西巴蘭那州立大學及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阿根廷社會博物館大學(Universidad Del Museo Social Argentino)完成審計與財務管理方面的碩士及博士研究。
謝磊自2003年加入扶輪,
早在他職業生涯初期就已體會到扶輪的真諦。當時他搬家時因遺失支票簿前往當地銀行尋求協助。他發現經理是一位扶輪社員,該經理在聽聞他的困境後,不僅伸出援手,更邀請謝磊在他尋找公寓期間暫住他家。謝磊說:「這種無私的行為深深感動了我,也塑造了我的扶輪之路。」
謝磊在2009-10年度擔任4640地區總監期間,推動一項社員擴展策略,成功成立了多個新扶輪社。在他的努力下,截至2025年初,該地區的社員人數已達約3,200名,躍升為拉丁美洲最大的地區。
謝磊也熱衷於培養領導力,曾擔任國際講習會的訓練領導人及總監當選人訓練會的首席講師。他還曾擔任扶輪協調人及巴西扶輪研習會主委。
作為一名會計師,謝磊將分析及策略性思維帶入國際扶輪理事會,就像他推動社員發展時一樣。他堅信成功的扶輪社必須以明確的目標和使命為基礎才能蓬勃發展。他說:「如果沒有目標,就沒有開會的理由。運作良好的社,是那些有明確目標並積極為之努力的扶輪社。」
在扶輪之外,謝磊喜歡與家人一同旅行並在海灘享受悠閒時光。他的兩個女兒都曾參與扶輪青少年交換計畫,這也反映出他的家庭與扶輪使命之間的深厚連結。
謝磊曾獲扶輪基金會有功服務獎。他與妻子索尼婭(Sônia)均為扶輪基金會的巨額捐獻人。

史高特

Jennifer A. Scott

2025-27年理事

澳大利亞Central Blue Mountains扶輪社


珍妮佛‧史高特是一位律師、調解員,同時也是一位衝突解決專家,在環境法領域擁有豐富經驗。她持有麥覺理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法律學位及環境法碩士學位,並取得西雪梨大學(Western Sydney University)爭議解決碩士學位,近期更獲該校聘為社區研究員。
史高特自1996年成為扶輪社員迄今,擔任過無數領導職務,從2007-08年度的9685地區總監任期開始。她曾擔任2022年國際講習會的訓練領導人、研討會訓練師,及會議主持人。她也曾是扶輪章程暨細則委員會、選舉審查委員會,及2019年漢堡年會委員會的委員。史高特曾擔任2024年新加坡年會委員會主委,目前則擔任「根除小兒麻痺:倒數計時邁向歷史運動」委員會的區域副主委。她同時也是扶輪基金會技術顧問團的成員。
因參與印度昌迪加爾(Chandigarh)的一次全國免疫日活動,史高特親眼目睹了根除小兒麻痺工作的影響,這讓她與扶輪的人道援助工作有了更深切的連結。她說:「當時有成千上萬的我們在那裡,在短短幾週內讓數百萬名5歲以下的兒童服用疫苗,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員。」
她與丈夫伊恩(Ian)也積極參與「柬埔寨永續發展計畫」(Sustainable Cambodia)。這項由扶輪主導的倡議,透過教育、取得乾淨用水,及永續農業的整合方式,賦予柬埔寨農村社區力量。截至目前為止,該計畫已協助56個社區實現自給自足,並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同時也協助6所專案學校的2,400名學生接受教育,其中460名學生並順利進入大學就讀。史高特表示:「我們支持老師、支持學生及其家庭,並與村民合作,這個計畫持續不斷地擴展。」
史高特在蒙古推動法律架構方面也扮演了關鍵角色,她帶領一個職業訓練小組培訓法官及社工如何進行家庭調解。她與蒙古扶輪社員的合作,促成了該國《家庭法》的制定,目前該法案正在蒙古議會審議中。
無論是在專業生涯還是扶輪服務中,史高特都倡導促進開放對話,並在衝突升級前予以解決。史高特表示:「想像一個沒有衝突的世界 —— 那就沒有改變。你需要能夠以健康的方式來表達不同意見,傾聽他人的想法,並在關鍵時刻進行艱難的對話。」
2023年,史高特獲頒「澳洲員佐勳章」榮譽,她的丈夫是澳洲皇家空軍退役空軍准將,也曾在1996年獲此殊榮。
史高特是一位熱衷於健行、越野跑步,及園藝的人。她曾完成歐洲前往西班牙聖地牙哥聖雅各墓地的朝聖路線。
她與丈夫 —— 也是扶輪社員及前地區總監(2014-15年度)  ―― 乃是扶輪基金會巨額捐獻人及遺贈會會員。她曾獲得扶輪基金會有功服務獎。

史匹樂
Wyn Spiller
2025-27年理事
美國加州Grass Valley扶輪社

史匹樂出生於路易斯安那州,父親也是一名扶輪社員。她畢業於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取得心理學學位,並以教學開啟她的職業生涯。在與丈夫移居加州後,共同經營一家童裝店,之後轉型投入家族共同創立的葡萄酒莊事業。
史匹樂擔任加州內華達市的內華達市酒莊(Nevada City Winery)執行長兼董事長,帶領酒莊進行了一場重大轉型,監督其整合與公司化,同時也完成酒莊生產設施的歷史修復及擴建。該計畫榮獲歷史城區最佳工程獎項。她於2014年退休。
史匹樂自1994年起即為格拉斯谷扶輪社的忠誠社員,曾擔任多項領導職務,包括永久基金/巨額捐獻顧問、區域扶輪基金會協調人、國際扶輪社長代表、國際講習會引導人,以及2022年立法會議學習引導人。她把在治理、策略規劃,及建立團隊方面的專業知識投入扶輪服務,並深信最佳的領導方式是為他人提供機會,賦予他們成長的力量。
她曾前往印度參與全國免疫日,與全球合作夥伴會面,並親手餵食拯救生命的小兒麻痺疫苗,這些經歷加深了她對徹底根除小兒麻痺的投入。史匹樂熱衷國際服務,積極支持獎助金發展與培訓,並參與了墨西哥及烏干達的醫院相關計畫。2005年,她與丈夫前往烏干達布溫迪濃密森林(Bwindi Impenetrable Forest)附近的一個偏遠區域,協助一家一開始把點滴袋懸掛於樹上的小型醫院。史匹樂至今難忘的是親身見證一名重病兒童的生命轉危為安的那一刻。
史匹樂對締造和平的貢獻包括支持扶輪和平中心、與扶輪和平中心獎學金學生聯繫,以及協助建立一個和平捐獻基金。她是扶輪青少年交換計畫的堅定倡導者,曾擔任她地區的青少年交換委員會主委,並樂於擔任接待媽媽。她說:「和平掌握在我們每個人手中。我堅信,只要齊心協力,我們就能改變世界。」
在扶輪之外,史匹樂也積極參與社區活動,擔任北極星歷史保護協會的財務長。該協會負責管理及修復歷史悠久的北極星之家(North Star House),這是加州第一位獲得執照的女建築師茱莉亞‧摩根(Julia Morgan)最早期的設計之一。史匹樂也喜歡旅行,並與她的三個成年子女及兩個孫子女共度時光。
史匹樂榮獲扶輪基金會的有功服務獎。她與丈夫史提夫(Steve)均為巨額捐獻人,也是遺贈會、保羅‧哈里斯會,及根除小兒麻痺等疾病計畫會的會員。

佛維
Harriette Florence Verwey
2025-27年理事
荷蘭Leiden-AM扶輪社

佛維出生於蘇利南,是荷蘭公民。她18歲時移居荷蘭,追逐成為一名醫生的夢想。她畢業於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取得醫學學位,後來又獲得95%學位,在萊頓大學醫學中心(Leiden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心臟科領域奉獻34年。
佛維開創了使用左心室輔助裝置作為慢性心臟衰竭的替代治療方案,特別是在移植手術不可行的時候。她為此療法撰寫的治療方案獲國際採用,而她在心臟病學領域的貢獻也獲得荷蘭國王的肯定,於2017年獲封「奧蘭治-拿索官佐勳章」(Officer of the Order of Orange-Nassau)。
佛維在一位病患多次邀請下,於2002年加入扶輪。她早期參與的一個計畫是為聽障兒童舉辦一場全國性的音樂會。佛維說:「他們透過輕輕按壓靠近腹部一顆充飽氣的氣球,感受音樂的震動。那分喜悅及興奮是我永生難忘的 ―― 我因此成為一輩子的扶輪社員。」
佛維是荷蘭首位擔任地區總監的黑人,也是其所屬地帶首位女性理事。擔任1600地區總監期間,她將青年參與及扶青社列為優先事項。她也曾於2019年至2022年擔任區域扶輪基金會協調人,並自願協助支持扶輪與水資源教育學院台夫特分校(Rotary-IHE Delft Institute for Water Education)的國際學生獎學金計畫。
佛維曾參與印度的一場全國免疫日活動,讓她進一步認識到扶輪的全球影響力。她表示:「我的目標之一是讓社員參與到超越他們扶輪社的活動。扶輪是全球最大的非政府組織之一,當人們感受到歸屬感時,便會意識到自己有巨大潛力可做出貢獻。」
她表示,非社員也能在扶輪找到歸屬感,就像她自願參與萊頓的「荷蘭黑人女企業家及專業人士協會」(Dutch Association of Black Female Entrepreneurs and Professionals)諮詢委員會等組織時一樣。
佛維說:「有些人認為他們因為背景及膚色而不屬於扶輪,但事實並非如此。他們有很多能力可以貢獻,讓扶輪比他們想像的更為宏大。我敦促有色人種加入扶輪,因為在扶輪社裡,每個人都彌足珍貴。」
在扶輪之外,佛維曾領導一項運動,為疑似心臟病的女性患者提供更好的診斷及治療。她也擔任多個委員會成員,包括萊頓大學基金會(Leiden University Fund)董事會,以及輔導萊頓移民之BuZz基金會(BuZz Foundation)的諮詢委員會。
閒暇之餘,佛維喜歡烹飪、園藝、散步,及探索歷史名城。她全心全意投入家庭及磐石(De Rots Ministries)基督教會的工作。
佛維支持扶輪基金會,乃是根除小兒麻痺等疾病計畫會會員、巨額捐獻人,及遺贈會會員。


扶輪基金保管委員會
2025-26

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會管理基金會事務,該基金會是扶輪為其服務活動提供資金的慈善部門。國際扶輪社長當選人提名保管委員,然後由國際扶輪理事會選舉產生,任期四年。以下三名新保管委員於7月1日就職。



普立茲

Vicki Puliz

2025-29年保管委員

美國內華達州Sparks扶輪社


普立茲於美國猶他大學(University of Utah)取得行銷學士學位及企業管理碩士學位。1984年,她成為內華達州一家商業電氣承包企業的合夥人。她協助領導並拓展這家公司,直到2003年該企業與一家上市公司合併後便退休。
普立茲於1992年加入扶輪,是她所屬扶輪社的第一位女性社員。她曾擔任扶輪理事、學習引導人,及扶輪公共形象協調人。她曾協助領導多場社長當選人訓練會及總監當選人訓練會。她表示:「我將扶輪視為一個提供服務的領導力組織。領導力發展是我們為社員提供的關鍵益處之一。」
普立茲也關心年輕人的領導力發展。當她看到超過百名扶輪青少年領袖獎的參與者,共同支持一位陷入困境的年輕女性時,她對扶輪力量的願景更為開闊。她曾擔任其地區的扶輪青少年領袖獎活動副主委,也在貝南協助推動這些活動,並根據扶輪青少年領袖獎的理念,協助為12至13歲的少年創立了一個地區少年領導力計畫。她還曾於2022年擔任首屆國際扶輪青年諮詢委員會委員,該委員會由各扶輪計畫的年輕領導人組成,直接隸屬於國際扶輪理事會。
普立茲的另一項熱情所在是扶輪的和平倡議。她擔任扶輪和平中心委員會委員,並參與位於英國布萊德福德及伊斯坦堡和平中心的活動。
普立茲與同為扶輪社員的丈夫提姆(Tim)居住在內華達州的雷諾。他們熱愛在內華達山脈進行戶外活動,也熱愛業餘飛行。兩人皆是國際飛行扶輪社員聯誼會的成員。他們是阿奇‧柯藍夫會、保羅‧哈里斯會、遺贈會,及根除小兒麻痺等疾病計畫會的會員,一起支持扶輪基金會。

辰野克彥

Katsuhiko “Kats” Tatsuno

2025-29年保管委員

日本Tokyo-West扶輪社


辰野克彥目前擔任辰野株式會社的執行長。1964年他自東京大學法學系畢業後,便進入父親創立的這家公司服務。在他的領導下,辰野株式會社的業務版圖從原本的紡織品領域,拓展至房地產及電器用品。
辰野克彥於1982年加入東京西區扶輪社,擔任過多項扶輪職務,包括理事、立法會議代表及國際扶輪訓練引導人。他曾是社員委員會及國際扶輪社長提名委員會等委員會的委員。他也曾是日本扶輪委員會的成員,該委員會在2011年日本東北大地震後,協助支援災後重建工作及倖存者。這個地震乃是日本有紀錄以來最強烈的地震之一。
辰野克彥表示,當他看到女兒透過扶輪青少年交換計畫到美國威斯康辛州,生命產生重大蛻變後,才真正體會到扶輪的與眾不同。
他成立辰野環境基金會,提供獎學金給攻讀環境保育相關科系的大學生,以培養這個領域未來的全球領袖。
辰野克彥畢生熱衷於高爾夫球運動,同時也學習日本書法藝術「書道」。他支持扶輪基金會,乃是阿奇‧柯藍夫會會員、多次保羅‧哈里斯之友、永久基金捐獻人,及巨額捐獻人。

歐琦珂

Stephanie A. Urchick

2025-29年保管委員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McMurray扶輪社

歐琦珂曾擔任2024-25年度國際扶輪社長,並曾任國際扶輪理事及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此外,她也擔任過訓練引導人、區域扶輪基金會協調人,及國際扶輪社長代表等職務。歐琦珂亦多次擔任立法會議的代表或不分區代表。
歐琦珂曾擔任策略計畫委員會主委及扶輪基金會百年慶委員會主委,同時也是選舉審查委員會及營運檢討委員會等多個扶輪委員會的委員。
歐琦珂自1991年加入扶輪,積極參與各類服務計畫,包括在印度及奈及利亞的全國免疫日活動。在越南,她與當地扶輪社合作興建學校,並在多明尼加共和國安裝濾水器。
歐琦珂曾在烏克蘭輔導新扶輪社員,並協調扶輪基金會的一項獎助金計畫,為波蘭一家醫院添購乳房攝影設備及活體組織檢查儀器。波蘭克拉科夫(Kraków)扶輪社在其出版的紀念書籍中,將歐琦珂譽為協助讓扶輪在共產黨倒台後的波蘭復興的關鍵人物。歐琦珂也曾協助美國扶輪社與阿爾巴尼亞、科索沃,及烏克蘭的扶輪社配對,共同推展人道服務。2025年,她在伊斯坦堡主辦了一場社長和平會議。
歐琦珂的專業背景涵蓋高等教育、諮詢,及娛樂產業。她擁有賓夕法尼亞州印第安納大學領導學博士學位,並曾獲得扶輪基金會以及眾多社區及國際組織的表揚。


毛遂自薦

知識領
委員會功能
必要條件
缺額

針對已稽核之財務報告、內部及外部稽核,及內部控制系統向領導階層提出建議。
獨立,相關的商業經驗,並且具有會計、稽核、銀行、保險、投資、風險管理、行政管理,或稽核管理方面的財務知識。
1個空缺,任期4年
傳播
針對扶輪整體的公共形象、品牌建立、傳播、內容策略及方法,向領導階層提出建議。
內部及外部傳播、行銷、公共形象、品牌、公共關係、媒體、及內容策略面的專業背景及經驗。
3個空缺,任期3年
財務
向國際扶輪理事會提出有關扶輪財務的建議,包括預算及永續措施。
財務相關領域的專業背景;具有非營利組織經驗者尤佳。候選人應具有社及地區階層之財務事務的經驗。
2個空缺,任期3年
資金發展
針對募款的各個面向,向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會提供建議。
在非營利組織募款方面具有豐富經驗。委員會委員須積極募款並支持基金會。
2個空缺,任期3年
投資
監督扶輪投資的管理及投資部門在投資政策的實行。向相對應的管理委員會提出投資政策建議。
有法人投資或相當的經驗。
1個空缺,任期4年
學習
針對如何建立有效的學習機會給扶輪領袖及社員,向領導階層提出建議。
扶輪內部或外部成人學習的專業知識。學習領域的專業經驗(包括網路學習)或在社員、社、地區、地帶、及國際層級籌劃及執行學習活動的經驗
3個空缺,任期3年
營運審議
提供領導階層有關營運效能、行政程序,及行為準則的建議。兼為國際扶輪理事會執行委員會的薪酬顧問委員會。
有關管理、領導發展、或財務管理的經驗,以及對扶輪營運的通盤瞭解。僅限曾擔任國際扶輪理事或基金會保管委員者。
1個空缺,任期6年
策略規劃
針對有關策略計畫的事務向領導階層提出建議。
在長期規劃、財務管理、及國際扶輪及基金會計畫活動具有豐富的經驗。
2個空缺,任期4年
科技
針對如何提升科技措施、產品、及策略以改善社員及參與者在扶輪的體驗,向領導階層提出建議。
有關科技發展、安全及資料隱私、產品管理、及使用者/參與者體驗的專業知識。可任命非扶輪社員的科技專家。
2-3個空缺,任期3年


康美麗堤的生活

扶輪社創辦人保羅‧哈里斯在芝加哥的家中,與妻子一同品茗、聆聽鳥鳴、
栽種樹木,並熱情款待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

———— 撰文:Paul Harris ————

個冬日,我漫步在芝加哥郊區的朗伍德大道(Longwood Drive)。這條大路蜿蜒於一處被稱作「山脊」(the Ridge)的小丘旁,該山脊向西南方延伸數英里,這在芝加哥實屬罕見地貌,因這座城市的大部分地區皆為平坦之地。大道西側的房屋建於與之平行的山脊的頂端。
那天,山丘覆蓋著皚皚白雪,許多孩童恣意順坡滑行,完全不管財產權的問題。然而,似乎沒有任何地主會想質疑這些孩子為何有權將山坡草坪視為公共場域。
這幅景象與我所熟知且熱愛的新英格蘭生活是如此神似,讓我油然生起一個念頭:若有朝一日我能擁有自己的家,它定會坐落在朗伍德大道山頂之上。這個願望比預期來得更快實現。就在芝加哥大草原俱樂部(Chicago Prairie Club)的一次鄉村徒步旅行中,我邂逅了一位美麗的蘇格蘭姑娘。她不忍見我夾克破損,便主動提出為我修補。這也為她自己「惹」上麻煩,因為不久之後,我便說服了珍‧湯姆森(Jean Thomson)成為保羅‧哈里斯太太。
我於1910年與我美麗的珍結為連理,兩年後,我們在山丘上置產安家。我們將新居命名為「康美麗堤」(Comely Bank),以紀念珍兒時及青少年時期在愛丁堡所居住的街道。在我們擁有這處房產的30多年間,每逢滑雪時節,我們不曾拒絕任何一個男孩使用我們的草坪。
我怎能拒絕他們呢!他們就像我那些頑皮的兒時玩伴一樣,都是一群活潑好動的小淘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們許多人在非常非常遙遠的異國的土地、海上、空中為我們奮戰。願上帝保佑並保護我們這片摯愛土地上的小淘氣!
隨著人口的增長,這座大城市離我們越來越近,歲月流轉,我們幾乎能感受到它的脈動。然而,我們仍身處市郊,只需10分鐘的車程,便能將我們帶到伊利諾州的農村。在那裡,麥田和玉米田、牧場和林地,讓我們感覺彷彿成功逃離塵囂。
在我們新婚時期,住家對面斜對角的道路旁,有一處我們引以為傲的理想鳥類棲息地。整個街區遍布野生海棠樹,枝繁葉茂,上頭布滿尖長且銳利的荊棘,為鳥類提供充足的庇護,免受犬貓的侵擾。這個避風港特別受到知更鳥的青睞,它們在求偶及築巢期間都會留在這裡。每年春天,成千上萬的知更鳥會在此現身,暫時棲居。空氣中總是充滿了悅耳的鳥鳴。
至於這些挑剔的生物為何認為這種上天賜予的保護不適合永久定居,我至今仍百思不得其解。據我所知,不曾有任何知更鳥會在朗伍德大道的海棠樹上築一個永久的巢。牠們都是潛在的鳥爸爸和鳥媽媽,我想那些潛在的鳥爸爸喜歡先「考察」一下潛在的鳥媽媽,然後,在做出選擇後,便帶著心儀的母鳥,遠離知更鳥的喧囂,尋找安身立命之所。
一個清晨,在鳥兒外出尋覓新居後,曳引機將樹木連根拔起;到日暮黃昏時,竟已無一倖存。當知更鳥歸巢,目睹它們不在期間所發生的劫掠,無不顯得心神不寧。翅膀拍打的喧囂與啼哭聲震耳欲聾。人們可以想像,以鳥類的語言,它們正高聲悲喊:「強盜!強盜!這些貪婪的人類不僅洗劫了我們的家園,甚至連我們的房子都一併奪走了;這般惡行前所未聞啊!」
不出3個月,在曾是鳥兒庇護所的原地已矗立起一棟公寓大樓,為500個人類提供了平價住所。建築物美輪美奐,景觀亦精心規劃,然而,我們所珍視的隱私以及那分身為「鄉下人」的閒適感卻已蕩然無存。即便如此,我們仍須從容應對,且我們確實做到了。我們從中找到慰藉,心想近500人得以擺脫城市的喧囂與紛擾,而數百扇窗戶透出的點點燈火,亦散發出屬於它們獨特的友善光芒。
我與妻子竭盡所能地善用康美麗堤。我們曾款待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扶輪社員,有時餐桌上甚至同時坐著來自8個不同國家的賓客。為了向這些貴賓致敬,我們在友誼花園中種植了許多樹木。許多曾受此殊榮的賓客已然作古,但這些樹木依然屹立,作為我們情誼的永恆見證。
我們的旅程即將畫下句點,珍與我坐在壁爐邊,啜飲著一杯熱茶。娶了蘇格蘭女士為妻,就必須養成在壁爐邊喝紅茶的習慣,這確實是擺脫日常瑣事與職責的愉悅休憩。若茶夠好,火夠旺,便能盡享休閒與安寧。這不失為結束一天的美好方式。
在我們的爐邊,來自全球各地的無數友人大駕光臨,令我們倍感歡欣。他們的到來皆源於我於1905年種下的一棵樹苗。第一個扶輪社便是那棵樹苗。如今,它已茁壯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在其綠蔭下休息,乃人生樂事。
今夜,我的思緒自然而然恣意漫遊。若非珍的聲音打斷,誰也不知道這些思緒會持續多久。珍說:「哎呀!保羅,我看你肯定是睡著了;快醒醒,再喝一杯茶吧;火快滅了,我們也該上床睡覺了。」康美麗堤的生活,就這樣流逝著。
本文改編自保羅‧哈里斯於1948年死後出版的《我的扶輪之路:一個男孩、一個佛蒙特社區與扶輪的故事》(My Road to Rotary: The Story of a Boy, a Vermont Community, and Rotary)。欲閱讀原文,請至on.rotary.org/MRTR



感謝您支持扶輪基金會!

二、地區活動報導
DISTRICT REPORTS

2025-26年度12位地區總監介紹
3461地區總監蔡陽明DG Sunny

成長背景
民國47年我出生於台中市沙鹿區西勢里的農家,西勢里位於大肚山台地上,屬於農業區旱地,童年記憶中,每天歡樂的在田埂間奔跑,池塘中嬉戲,家裡從事農業耕種,例如:番薯(地瓜)、甘蔗、高粱、荔枝的作物,當然也豢養了黃牛、母豬、小豬、雞、鴨、鵝、火雞等各種家禽,非常熱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鄉村生活,也形塑了我腳踏實地,樂觀進取的個性;雖然物質不豐富,卻給了我珍貴的精神財富;深深瞭解做人要懂得感恩、珍惜當下,並培養了面對困難勇於面對,樂觀不放棄的處世態度。
求學過程,公司經營
小學就讀村裡的公館國小,然後沙鹿國中、清水高中,大學就讀淡水工商(三專)現改制的真理大學;在學期間成績表現穩定皆名列前茅。畢業後即投入職場上班,民國70年結婚後,即自行創業 ;期間經營不動產專業代理人、加油站、建設公司;並投資證券公司、游泳池、餐廳等;幾十年來,很幸運的營運投資項目尚可,家庭經濟小康。另外在50歲時,自覺學識不足,想再入學研讀經營管理的課程,因緣際會考上靜宜大學EMBA;在二年求學(研究)期間,認識很多師長,企業界好友,也順利取得碩士學位,也因此人脈的關係,在學校長官的支持,各方好友同學們協助下,創立靜宜大學EMBA校友會,擔任第1、2屆理事長;進而也榮任靜宜大學全球校友總會第11、12屆理事長。
進入扶輪與服務歷程
民國87年,我與青商會OB的好友(CP Lucky、PP Gas、PP Star)暨地方各界企業人士等30多人,在台中港東南社輔導下(輔導代表為PP Fruit)成立台中港東區社。自入社多年來擔任了社內各項職務與工作,受指派即勇於承擔,並使命必達;並榮幸於民國97年擔任本社第11屆社長,這些年來在地區扶輪前輩指導教誨下,個人參與了本社及地區各項服務計畫、募款工作、社友招收、國際服務與聯誼等工作皆全力以赴,成績受大家肯定,也榮幸進而被推選擔任2025-26年度3461地區總監。我深刻體會到,扶輪的服務並不是一次性的付出,而是持續性的陪伴、關心,以「愛」為出發點,讓別人願意和你一起走下去,共同朝向「超我服務」的目標。



未來展望與年度主題「Unite for Good」
2025-26年度,很榮幸能擔任國際扶輪3461地區總監,這是榮耀,更是責任。在這個變動快速、世代交錯的時代,我深信,唯有凝聚力量,才能放大影響。國際扶輪的年度主題「團結行善」(Unite for Good),這不僅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信念:透過扶輪,我們能跨越背景、性別與年齡,團結每一位社友、扶青、扶少等,甚至社區居民,一起為這個世界做出改變。
展望2025-26年度,我們秉持國際扶輪年度主題「Unite for Good」與3461地區口號「讓我們一起FUN轉世界」,未來一年,我們的地區團隊將聚焦規劃以下目標:
社員成長目標:
  1. 成立兩個新社
  2. 增加110位新社友
  3. 成立兩個衛星社
  4. 成立一個扶青社
  5. 成立一個扶少團
捐款目標:
  1. 保羅‧哈里斯基金捐款達100萬美金
  2. 中華扶輪教育基金目標800萬元
  3. 認養生命橋樑學生50位
國際服務目標:
  • GG申請案達成20至22案
  • 每社配合地區獎助金至少45,000元
家庭,是我最堅強的後盾
我最愛的太太Moon(春月),是一位美麗、體貼、細心又低調的伴侶。家庭大小事多由她悉心照料,讓我能無後顧之憂,全心投入社團活動。感謝她的理解與支持,也帶領三位孩子一起參與扶輪、協助各項工作。親愛的家人,我愛你們!
感謝歷屆前總監、台中港東區社全體社友暨寶眷的提攜指導,尤其感謝2017-18年度提拔我擔任地區秘書長的總監Five。回想民國73年在沙鹿青年商會時,他是會長,我則擔任秘書長,數十年來革命情誼深厚,始終心存感激!
2025-26年度讓我們攜手營造一個充滿歡樂(Fun)與歸屬感的扶輪社。期望地區各社在規劃活動時,主軸就是「Fun」!讓每一位參與者在愉快、輕鬆的氛圍中,建立彼此之間的參與感與幸福感。例如導師計畫、合作項目等方式,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被肯定與尊重。
我誠摯期待地區幹部與各社社長們,在新的一年中密切合作、勇於創新、積極學習、提升領導與服務的能量,一起在歡樂中實現各項年度目標!
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努力!
2025-26,讓我們一起FUN轉世界,Unite for Good!



2025-26年度12位地區總監介紹
3462地區總監李安娜DG AST

在我加入扶輪社之前,我並不太關注社會議題,尤其社會中許多層面是我生活完全沒有接觸到的。2009年一個意外的機會,我參加扶輪社團,開始認識這個陌生的社團。
台中台美社,當時還是屬於3460地區。這是一個純女性的扶輪社,2012年有機會擔任服務計畫主委,開始瞭解許多社福團體需要我們提供各種資源與服務。這個職務讓我真是開了眼界,扶輪所做的服務,不只是金錢的支援,也激起人與人之間互相瞭解與同理心。在一次惠明盲校的刊物上寫著這些孩子們雖然是看不見,可是他們和我們一樣,需要關懷與愛,我們有幸得以身體健全更應該幫助肢體不健全的他們,生命以服務為宗旨看似崇高的理想,但在實際生活中,人與人能互相支持,協助與關懷卻只需要一分愛心即可達成,扶輪生活開啟我對生命意義的真實認識。在2014年我創設台中惠民社,以媽媽照顧孩子的心態為初衷,展開我扶輪生活的另一段旅程。
創社的前幾年,我們的服務對象以18歲以下的孩童為主,包括惠明盲校,南投的親愛國小以及原住民的孩子們,投入許多的資源和時間,舉辦許多活動並實際參與,甚至也參與了沙巴姊妹社國外學校推廣英語教育活動。這些活動都是以親手做服務為原則,參與者與服務對象藉著彼此交流而帶來感情,於是這些服務產生溫度與熱情,也是我覺得最有意義的地方。
台中惠民社每一任社長都需要舉辦一場扶輪日的活動,一方面可以作為募款方式來支持我們的服務計畫,另一方面也訓練社長的領導統御與社友們的凝聚力,這是我的意外創舉,如今成為台中惠民社的傳承,透過這個方式來培養領導人才,取得資源,凝聚社友的向心力,確實是社團長久發展與成長的重要因素。
即將擔任地區總監的任務,嚴肅來看,這是對地區的一分責任,但也很興奮,讓我可以接觸並瞭解各社的文化與特色。期待這趟總監之行,能對3462地區帶來貢獻與創新,而我個人也有豐盛美好的回憶。



2025-26年度12位地區總監介紹
3470地區總監莊和達DG Doctor

1988年2月因機緣遇到高雄西北社當時的社長David,受其邀約就進入扶輪這個大家庭,因當時我任教於成功大學,社長David就說你是博士,社名就叫Doctor。期間遇到許多很棒的扶輪社友,但由於台南、高雄兩地奔波也有點辛苦。於1993年依台南市市議員蔡森南先生之邀而轉至台南成為安南社之創社社友,後來又轉到新營東區社,在這期間僅當一個快樂的扶輪社友,後來因身體因素離開了新營東區社。
在2013年有機緣擔任台南四、五分區9社聯合例會的主講人,當時的總監亦是新營東區CP Arich 呂明憲先生,會中再度邀請又重新回到新營東區社。
在 2014-15年「光耀扶輪」時擔任社長,此時對扶輪的認識就不限於當時的純聯誼,而走向更多的社區服務,在擔任社長的期間也和日本白山扶輪社締結友好社,迄今兩社皆有很深厚的情誼。期間經敝社PDG Pipe陳清鏗先生的引薦,擔任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的副祕書長,有幸能認識許多的扶輪前輩。2021-22年擔任當時總監陳清鏗先生的地區秘書長,期間隨同總監拜訪3470地區各社,更深刻體會許多優秀的社友為公益付出許多心力。後來有機會擔任台灣扶輪總會副秘書長,兩年內看到許多前總監們的付出真令人感佩。
從2014年開始參加幾次國際年會,包括澳洲雪梨、加拿大多倫多、德國漢堡、澳洲墨爾本及新加坡。地帶會議有馬尼拉、高雄及台北的地帶會議,期間遇到許多外國社友,尤其在奧蘭多IA受訓全球500多位總監當選人齊聚一堂,更能體會扶輪的多元、平等、包容。



今年7月擔任3470地區總監,雖團隊架構皆已成立,各項學習研討會也皆完成,但內心總還是有點惶恐。國際扶輪的座右銘是超我服務,服務是為了能幫助需要的人,讓他能脫離痛苦,得到快樂。就如佛教所說的超我服務,做一個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扶輪人。此超我服務的精神和2025-26年度主題「團結行善」相當吻合。
2026國際扶輪年會在台北舉行,此年會本應在我當秘書長時2021年要舉辦,但因COVID-19而延期,命中注定還是跑不掉。很高興的是2025-26年全台12個地區同期同學,感情皆很融洽,除了為紀念台北國際年會製作共同的領帶與絲巾,贈送給所有的扶輪社友外,亦共同擧辦了宣傳國際年會的公益盲人路跑及淨灘活動。祈願未來的一年能順利完成地區總監一職。


2025-26年度12位地區總監介紹
3481地區總監黃鈴翔DG Sunny

一段改變生命的旅程
很喜歡印度詩人泰戈爾的一句話:「生命就像多節的蘆笛,唯有通過付出和希望的缺口,才能演奏出多采多姿的音樂」。對我而言,已邁入半百的人生,因為扶輪找到人生另一種平衡與快樂。
從小我就是一個想像力豐富,很有自我想法的非典型女生,對於許多事務都充滿好奇,也是一個充滿俠義精神,喜歡幫助弱小的人;可以成為這樣的「自由人」要感謝我的父母對我的開放式教育,訓練我的判斷力與獨立思考,不斷提醒我們做人要謙卑,不能自滿。也要感謝我的先生和家人,長久以來對我的尊重與包容。
父母的身教對我影響深遠,從小就常聽爸爸說「人要有肚量才有福氣」,也常常告訴我們子女,答應人家的事一定要做到。長大後,發現,原來扶輪的精神和父母從小的教誨是一樣的,就是希望我們要培養高尚的品格,要有感恩與清明的心,因為祝福的力量最大,心量有多大,路就可以走多遠,如今自己也為人父母的時後,愛與榜樣就成了我教育的最佳方針。
我們全家也都愛登山,而我在扶輪旅程的體會中,過程就像在登山一樣,從山下帶著好奇和挑戰的心態出發,慢慢在爬升的過程中,感受到登山的壓力與辛苦,以及山中環境的高深莫測與永無止境;但是,另一方面,每當爬升到一個高度,俯首不同層次的風景時,心中又會重新燃起了信心與勇氣,這才發現,原來登山中最大的障礙,不是來自環境的考驗,而是源於自我的心境,是一種心性的修為與鍛鍊。而在扶輪的訓練中,最難能可貴的,是因此結識一群登山的優秀同好,一起共學共享,互相支持陪伴,讓登山中充滿樂趣也不顯孤單。



我也是天生利他主義者,從小我就自認為是一個很有溫度的人,不但情感特別豐沛,也非常樂於助人,加上社會學與人力資源的學習背景,一直以來,自我感覺很會處理「人」的議題。但是在扶輪的學習中,讓我覺察與反思到,過去處理的焦點,還是在事情上,而不是關注在人的身上,往往人對了,心態對了,事情就順了,這個覺察,使我更謙卑的看待與面對自己與周遭每一個人的無可限量。
扶輪的首要工作在「造人」,如果把扶輪比喻為一家百年企業,產品就是社員、品牌價值就是「超我服務」,文化體現就是保羅•哈里斯Paul P. Harris創立扶輪時所揭示的精神:真誠(Integrity)、儉樸(Frugality)、寬容(Tolerance)、無私(Unselfishness)。文字看似簡單,實踐則不易;因此,唯有真正認識扶輪的價值,才會成為有覺知的扶輪人,才能時時審視自我,以高道德標準自持,以超越自我利益的心胸待人處事,這也是為何扶輪的首要工作在「造人」,因為扶輪的學習是一種高層次的氣質展現,更是一種對人生意義的追求與體悟。扶輪的文化與哲學,是將任何挑戰都當成是機會,當每一位扶輪人從自身覺醒,身體力行,秉持扶輪人的理想與服務的承諾,團結行善,方能創造強大的良善循環。
在邁向總監年度的學習過程中,看到社友的無私付出與真誠笑容,總是給我最大的鼓勵與感動。我們都不斷嘗試在自我、家庭、工作、社團不同的領域找到最佳身心靈的平衡,卻也驚喜的發現,原來這段旅程已悄悄的帶給我們具相當威力的改變,讓我們更勇敢、更有承擔。扶輪創造出生命的改變,讓我們重新發現自己,原來「你/妳是可以的」,而這種感覺真好!讓我們一同參與扶輪、體驗扶輪、享受扶輪。


2025-26年度12位地區總監介紹
3482地區總監張文瀚DG Branden

行醫以愛,扶輪以光 ──
攜手創新、團結行善、共築永續未來
我是Branden Chang,台灣扶輪3482地區 2025-26年度總監。今天,因著扶輪的緣分與使命,我們得以相聚,不僅是彼此認識、共鳴,更是攜手行善、共創願景。
未來一年,我將延續歷任總監的志業,承擔扶輪的傳承與創新,帶領我們邁向一場以「愛」為本、「創新」為魂、「永續」為志的行動旅程。
在此,我願與各位分享我的生命歷程與信念,期盼激發我們心中共同的熱情與責任。
醫者初心:馬偕精神的承傳者
我是一名行醫38年的醫師,始終堅信:醫療,是愛的實踐。
2023年,我有幸出任馬偕醫院總院長,肩負這所自1880年創立以來,傳承馬偕博士精神的使命。他以宣教士的愛與信仰,為台灣點燃醫療改革的曙光。
馬偕博士曾說:「最強大的醫療,不只是技術,而是人性的支持與陪伴。」今日的馬偕醫療體系,跨越北中南東六大院區,近萬名同仁,每年照護超過三百萬人次。但我們最珍貴的資產,不是規模,而是對人的關懷 ―― 這,就是馬偕精神的核心。
這分精神,與扶輪不謀而合。扶輪的「四大考驗」,正如馬偕的醫療信念,都強調誠信、公義、尊重與公益。我們的座右銘Service Above Self(超我服務),與馬偕的信仰 ――  「寧願燒盡,不願銹壞」  ―― 同樣堅定:照亮黑暗、扶持弱小。
從急診到全球:將醫療的愛延伸至世界每一隅
自1999年起,我投身急診與重症醫療,並致力於災難醫學、創傷照護、生醫科技與智慧醫療的發展。這條路從不平坦,卻讓我更加確信:科技若無人性,只是冷冰冰的工具;唯有愛與創新,才能真正拯救生命。
我曾擔任台灣兒童燒傷基金會董事長,陪伴受創的家庭重建尊嚴;也在台北市消防局擔任顧問二十餘年,推動到院前急救體系的革新,使品質領先國際。2023年,我支持國際醫療團隊前進烏克蘭人道救援,榮獲「永續醫療典範獎」,2025年則榮獲《遠見》雜誌永續公益首獎。2024年,我所領導的醫院獲「幸福企業金獎」與Newsweek四星評鑑,也獲頒「台灣醫療典範獎」。這些不是對我個人的表彰,而是對「醫療大愛全球化」的肯定。
我深信:我們不是為自己而行動,而是為世界而奉獻 —— 這,正是扶輪的精神;我們不只是解決當前的問題,而是藉由創新改變制度與未來;我們的援助,不止於一次性,而是與被幫助者並肩同行,走出一條永續之路。
教育與信仰:點燃知識與靈魂的光
身為國立大學與醫學院的教授,我堅信「知識的傳承,是最深的底蘊」。我致力於培育有同理心的醫學人才,推動智慧醫療與大數據臨床應用,讓科技轉化為療癒的力量。同樣的,我們也要積極尋求具有扶輪慈悲的菁英,共同推動扶輪的大愛。
作為一名基督徒,我秉持「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這不僅是信仰的表達,更是我行醫與領導的指引。我的一切努力與奉獻,皆是回應神的呼召 ―― 將祝福帶到最需要的地方。
醫療是我畢生的志業,扶輪則是我與世界同行的道路;信仰,則是我無盡的力量泉源。
2025-26年總監願景:團結行善,創新永續
身為扶輪總監當選人,我心中已有明確藍圖與堅定信念。我將以三大核心價值,引領我們的地區與夥伴邁向卓越:
1.團結行善 Unite for Good
透過跨社合作,跨區聯盟、跨國行動,落實「扶輪一家」的精神,發揮集體力量,彼此支持、共同成就。
2.創新服務 Innovate with Heart
運用科技、青年動能與智慧平台,注入創新思維,吸引新世代加入,推動具影響力的社會行動。
3.永續承諾 Sustain with Commitment
聚焦於環境保護、醫療援助、教育資源與和平推動,確保我們的努力,不只影響當下,更能延續未來五年、五十年,甚至一個世代。
扶輪,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非政府公益組織。我們的力量,來自每一位成員的信念、專業與愛。讓我們用行動回應世界的需要,用愛擁抱彼此的差異,用信仰堅守我們的初心。
2025-26,讓我們一起 —— 以愛為光,照亮世界;以扶輪之名,共築永續未來。


2025-26年度12位地區總監介紹
3490地區總監張煥章DG Archi

我是一名建築師,在1984年成立張煥章建築師事務所,在海峽兩岸皆有設計作品,作品涵蓋住宅大樓、整體社區規劃設計、大學校園規劃及各教學樓設計、觀光飯店及辦公大樓等,其中花蓮美侖飯店在1996年也獲頒台灣優良設計獎。
1988年經PP Efuku的推薦加入了板橋扶輪社,18年後於2006-07年度擔任板橋社第40屆社長,這才是真正學習扶輪生活的開始。在當年的年度主題「帶頭前進」的引導下才瞭解領導是怎麼一回事。尤其與社友們一起在泰國清邁所做的國際服務,所帶給當地人民的幫助更能感受到親自服務所產生的巨大感動和身為扶輪人的價值。在社長當選人的年度才因緣際會接觸到RYE這領域,深深被它對青少年帶來的改變與影響所感動!於是開始熱心的參與此活動並立志做為此活動的終身志工,這契機開啟了他對扶輪青少年服務的強烈投入。曾經擔任第一屆RYLA主委、RYE主委、扶少主委、新世代主委等青少年的服務工作。進而也擴大為地區的各項服務,如擔任地區人才庫主委、GSE主委、地區擴展主委、獎勵委員會主委,也在2010-11年度受命輔導成立地區唯一英語社:板橋群英社。透過諸多的歷練來瞭解扶輪組織的各項運作機制,並學習到各項目標達成的困難與挑戰。因此深刻體會行動計畫的重要性「扶輪活動必須結合眾多社友的愛心與無私投入,並吸引其他非扶輪人投入才能有所成就的。
2025-26年度首要目標是社員成長,確實這是基本問題。多年來社友留住率大約為90%,所以台灣一年有3,500多名社友離開,實際淨成長有限。這樣的結果其實不是單純的人際關係問題,我們還存在一些必須要面對的問題。一位非扶輪社友的朋友說,他的觀察是因為扶輪失去了原先的核心價值與精神所導致,真是一針見血,的確如此!這個情況顯現的結果就是大比例入社不久的社友就擔任社長,不同世代的人對扶輪的認同感有顯著差異,有些年輕領導人對扶輪知識並不熟悉卻硬將自己的見解強要別人遵行,這些都造成社內部的不和諧。再者扶輪社偏重聯誼活動而不重視親手服務的重要,更把扶輪最高目標「超我服務」的追求都忽略,而無法突顯這個組織的獨特價值,更失去了吸引力。這些年來RI做了很多的改變是因應世局的變化而改變的,然而有許多事是不變也不會變的。但是這些都沒有人來好好說明,所以造成許多老社友有覺得被背叛的感覺。有些人拿著新規定咄咄逼人完全忘了四大考驗的存在,除了造成了內部的不和諧外更造成扶輪核心價值的嚴重忽視,更嚴重的造成對「扶輪忠誠度低落」認同感低落的現象。以上這些現象都造成我們的組織結構不穩定而難以發展的情況。避談這些問題並不能解決它,反而容易加深問題的嚴重性。我的願景就是來面對它改善它。因為我還相信扶輪人具備的積極性與行動力!



「願景」其具體目標及主要計畫是:
① 設立「社學習引導人」制度、來充實知識、鞏固對扶輪的認同並促進各社和諧與團結。
② 訂定年度最大獎項是「服務計畫獎」要求透過服務計畫將行動計畫中的四大優先事項應用在服務計畫之中,以達成激勵社友積極參與服務計畫並吸引其他組織或團體參與,來擴大扶輪的觸及力和影響力。
③ 以鞏固社友的高度認同為目標,先求社友百分之百留住率再求淨成長5名以上。
④ 一社一特色,讓特色成為吸收新社友的利器。同時將各社發展成全方位的社且每社都要參與獎助金計畫、每一個分區至少做一個GG案。這樣可以擴大扶輪行善天下的規模。
⑤ 將ESG的觀念引入扶輪社,提倡友誼、服務、財務的永續、並要求各社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並制定三年滾動計畫來確保扶輪社的穩定發展。除此之外也希望各項服務計畫都能夠符合SDGs的規定。
⑥ 推廣「扶輪簡樸運動」以期可以精確的使用物質與時間,將不必要的花費省下來做服務。不要花的時間省下來增進扶輪社的活力和效率,適應未來快速變化的社會型態。
期待透過這些改變能夠增進社友對扶輪的認知到認同以至落實到各項服務計畫,而成為有效率有活力的扶輪社。讓我們共同來重新擦亮扶輪的招牌!「榮耀扶輪,永續傳承」。


2025-26年度12位地區總監介紹
3501地區總監劉正輝DG Charlie

學歷:新湖國小、新湖國中、新竹中學、中原大學、清華大學
我的老家是在新竹縣新埔鎮上枋寮,祖宅 ——「雙堂屋」是一座維護完善的3級古蹟,有很多以日據時代為背景的電影都是在老家住宅拍攝,例如《1895乙未戰爭》,祖父後來搬遷至新竹縣湖口鄉開墾務農。
我是出生在湖口鄉下地方的農家子弟,國中、國小在湖口念書,周遭的同學朋友都是客家人,後來考取省立新竹中學才每天通勤上學,開始接觸到不同族群開拓了人生的視野,新竹中學校風更是學風自由,鼓勵同學天馬行空去思考,新竹中學的自由校風,像一扇窗,讓我看見更廣闊的世界。從農村到城市,從拘謹到開放,竹中不只教我知識,更讓我學會獨立思考、勇於表達。這段經歷,塑造了我的人生觀,讓我敢於挑戰、追求夢想,對我往後的人生影響深遠。
後來從事半導體製造相關的設備跟材料工作,於2000年跟兩位股東一起創業成立「宇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事氣體分析儀器組裝及銷售維修的事業,後來更於2003年與日本IBM子公司「野洲半導體」合作成立「世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後來因為IBM決定放棄硬體事業專注軟體業務,雙方才中斷合作。轉型從事半導體製造使用的PVD靶材、Robot Bearing,Precursor材料代理銷售,並自主開發擁有自主產權及加熱器設備服務於半導體產業近30年。
與扶輪結緣於2013年7月加入新竹文化扶輪社,正式成為扶輪社的一分子,家中人口簡單,我與夫人Swan於加入扶輪社第二年後,2015年兒子Shawn出生,剛加入時對於扶輪社的一切懵懵懂懂,甚至萌生退社之意,後來於2015年因為社長人選難產臨危受命擔任社長當選人,緊接著在2018年接受2019年度總監PDG Sun的邀請擔任秘書長一職,在秘書長任內拜訪過3501地區各個扶輪社,對於3501地區各社生態及狀況有更深一層的瞭解,後來在2023年度由竹北扶輪社推薦經3501地區總監提名委員會提名,由3501地區全體會員大會通過2025-26年度地區總監提名案。



扶輪經歷如下:
2013年7月加入新竹文化扶輪社
2016-17年擔任新竹文化扶輪社社長
2017-18年擔任國際扶輪3501地區新竹分區高球
主委
2018-19年擔任國際扶輪3501地區職業參訪主委
2019年創立竹北扶輪社擔任創社社長
2019-20年擔任3501地區秘書長
2020-21年擔任國際扶輪3501地區巨額捐獻主委
2021-22年擔任國際扶輪3501地區保羅‧哈里斯捐獻主委
2022-23年擔任3501地區總監提名指定人
2023-24年擔任3501地區總監提名人
2024-25年擔任3501地區總監當選人
2024年2月到美國奧蘭多IA (International Assembly),受訓前途經芝加哥去拜訪國際扶輪總部及創辦人保羅‧哈里斯的故居,瞭解到國際扶輪是如何在1905年由4位創始會員畢路藍縷、辛勤耕耘成為120年後社員人數達120萬的全球性NGO服務社團。
身為總監當選人,能夠順利完成DTTS、PETS、DTA這三場重要的訓練會,心中充滿了喜悅與感恩。這不僅是個人努力的成果,更是整個團隊、所有扶輪夥伴共同付出的結晶。從最初的規劃、課程設計、講師邀請,到現場的執行與協調,每一個環節都凝聚了無數的心血。看到社長當選人、團隊成員們在訓練中獲益良多,對扶輪的使命與願景有了更深的理解,這一切的辛勞都變得非常有價值。這段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領導的責任與魅力,也讓我對未來擔任總監充滿信心。在成功舉辦DTTS、PETS、DTA之後,我認為擔任總監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有效地凝聚地區內多元的扶輪社與社友,並激發他們的熱情與行動力,共同實現國際扶輪的目標與地區的願景。
成功舉辦訓練會是重要的第一步也是起點,但擔任總監更需要持續的學習、溝通與行動,才能真正發揮影響力,帶領地區向前邁進完成2025-26年度地區總監的各項任務與工作。



2025-26年度12位地區總監介紹
3502地區總監張玉斌DG Daniel

團結行善‧共創永續
扶輪的每一步成就,都來自歷屆領導與社友齊心協力的努力。新的一年,我願與大家一起,以「團結行善」為行動主軸,凝聚力量,拓展善行,讓扶輪在社會上持續發光發熱。
個人簡介與扶輪歷程
我來自企業界,創立耀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處於無線通訊領域,重視創新研發,長期推動產官學研等各方合作,整合內外部資源,同時亦在企業內推動員工的社會服務。因緣際會下在孩子的童軍團裡看到德國交換生,認識扶輪的RYE國際交流,種下心中對扶輪極好的印象,同年大女兒因擔任地方民代結識2013-14年八德陽德社Garden社長並承諾相挺,但當時與我商量她時間恐難配合,無法履行承諾,身為父親的我雖忙,卻以行動表示履行承諾的重要性,在此因緣下加入扶輪,參與社內外事務,也多次參與地區與國際扶輪活動,最大的學習是2016-17年擔任社長的這一年,扶輪讓我體會到「超我服務」的精神不只是口號,而是一種生活的實踐方式,讓我領悟到領導與管理的不同,透過服務學習領導,很幸運在社長職務完成之後,也順利完成公司股票上市之路。



在與扶輪夥伴共同完成一件又一件公益計畫的過程中,我深切感受到扶輪的力量不只是資源的動員,更是人與人之間真誠連結與無私付出的總和。這也是我堅定走上總監之路的初衷 ―― 讓愛與行動不只改變世界,也滋養我們的心靈。
「團結行善」的核心價值
2025-26年度國際扶輪主題「團結行善」(Unite for Good),是一句簡單卻深具力量的呼喚。
我將這四個字拆解為三個層面來詮釋:
• 團結:這是扶輪的根本。我們不分職業、不分年齡、不分背景,只因共同信念而聚集。當扶輪社友團結起來,就能發揮驚人的影響力。
• 行:行動,是扶輪最動人的語言。從社區服務、國際人道行動,到扶輪基金的支持,每一分行動都讓我們離美好世界更近一步。
• 善:善意是扶輪的初衷,也是終點。我們以愛心出發,以專業落實,以持續影響他人,讓「善」成為社會的正循環。
在這個主題的啟發下,我期許自己扮演好整合者與領航者的角色,與各社一起把「團結行善」化為有形的計畫與無形的力量。
行動計畫與願景
2025-26年度,我們地區將以四大行動主軸為核心,全面推動以下計畫:
1. 公益實踐,深入社區
• 盲人路跑與萬人淨灘活動,喚起社會對視障族群與海洋永續的關注;
• 地區公益園遊會與捐血活動,讓扶輪的力量更貼近民眾,讓愛擴散到每個角落;
• 青少年熱舞與地區演藝嘉年華,結合藝術與公益,活絡社友間的連結,提供青少年認識扶輪的機會,也向社會展示扶輪的多元樣貌。
這些計畫將強化扶輪的公共形象,提升我們在地的社會影響力。
2. 支持青年,培育未來
• 地區青年領袖營將延續舉辦,鼓勵青年學習領導,並與扶青社、扶少團聯手策劃跨社活動,打造更緊密的世代合作平台。
3. 基金捐獻與永續支持
我們訂定明確目標:
• 推動成立「2025-26 D3502行善團隊冠名基金」,邀請社長捐贈永久基金USD 1,000,支持RI至2025年達成20.25億美元永久基金目標。結合年度目標,「行善團隊冠名基金」:將捐款轉為集體榮耀。
保羅‧哈里斯之夜感恩晚宴及巨額捐獻晚宴,進行捐款頒獎及獎章表揚,並進行總監月刊及社刊刊登。
透過捐款,社友實際參與並影響世界的改變。這不僅是責任的展現,更是對扶輪永續發展的承諾。
4. 凝聚社友情誼,共創榮耀
透過扶輪盃羽球競賽、高峰論壇等活動,促進社友情誼與學習交流,也讓每位參與者都能感受到歸屬與榮耀。
「單打獨鬥可以成就大事,團結合作才能改變世界。」
這句話,是我此刻想對所有扶輪夥伴說的心聲。面對變動快速的社會環境,我們唯有團結,才能持續創造影響;唯有行善,才能留下深遠的價值。
我邀請每一位扶輪夥伴在這個年度中:
• 攜手共好,成為彼此最堅實的後盾;
• 主動參與,在各項行動中發揮自身力量;
• 傳承價值,讓更多人認識扶輪、投入扶輪、愛上扶輪。
讓我們在3502地區畫下精彩的一頁,讓扶輪的光芒照亮社會每個角落。
扶輪路上,我與你同行。





2025-26年度12位地區總監介紹
3510地區總監邱綉惠DG Susan

我是3510地區2025-26年度總監邱綉惠Susan,在屏東出生,從小在一個做生意的家庭長大。也因為每天都有川流不息來往客戶和員工,從小造就了我開朗活潑的個性。
我的求學也一路從上小學、國中、到屏東女中,都在屏東完成學業,直到考上當年的實踐專科學校會統科才離開屏東到台北。
我的先生古源光,是屏東東區社社友,現任義守大學校長,與他從高中一年級認識,到成為終身伴侶,好像就是順著緣分走。我先生曾經在產官學界都服務過。而我的工作也隨著他的轉換而調動,從結婚前在台北紡織和染整的業務、到婚後的塑膠模具的製造公司業務經理,一直到1988年隨夫帶著2個女兒前往美國康乃爾大學修學博士,而暫辭工作,在美國期間,我很積極主動的參與當地的活動及國際婦女會組織和上課,在互動課程中,結識許多國際婦女,也讓自己英語學習獲益良多,在美國也生下了第三個女兒。
回台灣後,在因緣際會之下,當時為幫忙朋友才藝班的英語教學工作,才開啟了我的英語教學之路,隨後自己開立了英語家教補習班,在口碑相傳下,學生人數越來越多,讓我有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感覺。
現在,3位貼心的女兒們都已成家,有很好的職業,2位可愛的小孫女,是我很大的安慰和滿足。



感謝當年在屏東屏鳳社的Lily社友邀約下參加例會,很喜歡扶輪社的氛圍熱力,於1999年10月加入了屏東屏鳳社。隨後,與當時的社友Tracy,一一拜訪專業人士,於2002年成立屏東百合社,我擔任第二屆社長。當時的總監特別代表是屏東東區社現在的PDG Set,非常感謝他與輔導小組們一整年的陪伴,幫助百合社茁壯成長。我於2004年卸下社長任務時,PDG Set說「扶輪的工作是不能推辭的,接到任務就努力去做。」秉持這個觀念,感謝許多扶輪前輩的推薦及各屆總監的信任,20幾年來每年都被委以地區職務,也歡喜的承擔,從最初的年會主持、接待工作到各大主委等職務的學習,都是我成長的養分,也結識了許多專業優秀的扶輪社友。
在地區我曾擔任過4次青少年服務主委、2屆地區年會籌備主委、3屆地區訓練規劃委員會主委及RYLA、RYE主委等等,也擔任過GSE團長前往美國、RFE團員前往印度,讓我深深體會到「服務最多、獲益最大」,在服務中讓我豐富了精彩的人生。
2025-26年度的年度主題是「團結行善」(Unite For Good),社員是扶輪最大的資產,以三大核心支柱為指導方針,希望我們在新年度以創新、延續和夥伴關係,來增加社員、強化資源、擴大服務。
2025-26年度將以RI的四大主軸目標 —— 增加我們的影響、擴展我們的觸及、促使參與者的投入、增強我們的適應能力來推動各項服務外,並在這個基礎上,有以下年度目標:
1. 推廣社友報名參加台北國際年會。
2. 根除C肝篩檢。
3. 鼓勵社友親手服務,並記錄及製作影片,行善並揚善。
4. 持續並優化地區「送偏鄉到高美館」的中小學藝術深耕服務計畫。
5. 落實宣導,各社正確使用扶輪標誌。
6. 加強社學習引導人的訓練。
7. 鼓勵各社提早設訂年度目標及確實執行,獲得RI「社的卓越獎」。
8. 輔導舉辦淨灘,與扶輪家庭日活動,宣揚扶輪環保愛地球的公共形象。
3510地區2025-26的年度理念是「創新持恆、扶輪共好、團結行善」,期許新的一年,Susan與地區社友們朝著目標,攜手合作,一起「團結行善」(Unite For Good),共創美好社區,光耀扶輪。


2025-26年度12位地區總監介紹
3521地區總監林振邦DG James

我在1986年加入台北北區扶輪社,後因工作的關係暫離,並於2010年重新恢復社籍。目前擁有24年的社齡。
我從事戶外及登山成衣製造,家族工廠設於台南,大學畢業後在加州大學順利取得MBA學位。之後為了繼續深造經營管理實務,我選擇挑戰台大EMBA並順利完成學業。
在EMBA研究所時我和同學參與了橫越戈壁的挑戰,在烈日下連續經過4天3夜的橫越賽程,途中跨越沙漠、碎石、山地等不同地形,腳部起水泡磨破皮之後,還要忍受沙粒在腳縫中的無情摩擦與極致疼痛,在這樣極限的自然環境下考驗著我的體力與毅力,想要完賽與取得佳績,我切身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並在團結的基礎上不斷培養及鍛鍊個人心志與體能。
我是在機緣巧合下開啟世界六大馬的征途,猶記得2016年參加東京馬比賽時,台北北區扶輪社的姊妹社 ―― 東京北扶輪社的田中良一社長,聽說我來東京跑馬拉松,特別提早幾個小時到現場,在賽道旁舉著字牌守候,等著我經過,雖因比賽規定只能停留短短的10秒鐘拍個照片留影,但對於我來說感受卻十分溫馨,此役過後彼此也成為非常好的朋友,這就是透過馬拉松比賽所串起的溫暖扶輪情誼。
東京馬的成功讓我建立起信心,接下來的六年間,搭配運動教練的指導,我陸續獲得了紐約馬(2018)、柏林馬(2018)、芝加哥馬(2019)、倫敦馬(2019)、波士頓馬(2022)等六大馬完賽的世界認證,勇奪六星環。
為什麼會承擔接下總監班長的重任呢?回憶32年前1994年恰好是台北國際年會,當時我有幸參與,32年後適逢2026國際年會在台北,多麼難得躬逢其盛,正因為國際年會的關係我被推選出來承擔起3521地區總監的重任,能有今天,當年在六大馬及戈壁挑戰賽的體驗及歷練均功不可沒,此舉也正培養了我堅毅刻苦奮勇接受挑戰的精神。
今年扶輪社友的社員發展與振興計畫,由三大核心支柱引導:分別是創新(Innovation)、延續性(Continuity)和夥伴關係(Partnership)。
他提醒我們在創新的基礎上,要擁抱變革,吸引新一代成員;這不僅僅意味著歡迎年輕成員加入,也包括讓尋找人生意義與連結的資深人士參與其中,尋找並擁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
在延續性的基礎上:確保領導穩定,促進長期發展;擁有穩定且團結的領導層,可以鞏固團體向心力,降低內部紛爭並可抵消團體成長的不當衝突。
而在夥伴關係的領域上:RI社長呼籲我們要透過社員合作的團結力量進而擴大影響力。將招募與留任社員作為核心價值,代代相傳。這樣扶輪社才能持續繁榮,並在未來幾十年保持影響力。同時讓行動派的扶輪人,「團結行善」(Unite for Good)。
今年我提出扶輪社面對社員成長的創新作法應該要「健康、快樂、做公益」,因此我們透過舉辦「全國12地區盲人公益路跑」(2026年度是第9屆)的活動,讓視障朋友變身成慈善力量的給予者,透過陪跑一小段、結合募款捐贈給各地區社福團體愛心年菜的基金,幫助他們溫暖過年。
我們更進一步以「One Team, One Mission」作為地區的年度口號,一個社是一個Team,一個分區是一個Team,再大至一個地區,並希望推及台灣所有12個地區,達到「One Team One Mission」,且在國際扶輪「UNITE FOR GOOD」的年度目標底下,大家有共同的思維理想跟行動方針,才能夠達成「團結行善」的神聖使命。
在跟分區領導人及各社相見歡時,我呼籲大家要「找出各社的DNA」,每個社若能掌握自己的特色,不管是未來社員成長、扶輪各項服務計畫或是整個社的永續發展都能持續長遠的經營;同時透過靜態學習(閱讀/參加各種會議/報名訓練會…)及行動學習(從社務與服務中落實)等雙重生活實踐的過程,提升我們的社體驗(CLUB EXPERIENCE),讓我們成為行動扶輪人(the People of Action)。
期盼各社都能團結合作形成一個整體,為世界行善。扶輪社激勵我們成為更好的人,去服務他人,並創造長遠的影響。「一起出發,一起到達!」大家一起邁向目標、使命必達。
且讓我們一起努力,除了協助大家完成獨特的社體驗之外,2026國際年會在台北,讓我們一起攜手讓全世界的扶輪社友看見台北,並看見發光的台灣!


2025-26年度12位地區總監介紹
3522地區總監林政邦DG Capital

團結行善 實踐服務
個人背景簡介
我始終相信,人生的價值不只是成就自己,更是點亮他人,帶領我在事業之外,走入服務與公益的道路。
我來自資本投資與建築開發領域,目前擔任多家企業董事長,也長期投入文化藝術推廣,擔任 Dome Gallery 與 F Major 藝術空間的贊助人,致力於企業與藝術的跨界融合。
我畢業於聖約翰科技大學,並赴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取得學士及MBA學位。返國後,曾任醒吾科技大學講師,也曾擔任天母國小家長會會長,持續投入教育與在地連結。
2000年加入台北士林扶輪社,是我人生的重要轉捩點。歷任社長、助理總監、行政主委、地區秘書長等多項職務任內,我推動跨地區惜食行動、青少年服務與全球獎勵計畫。2024-25年,將擔任國際扶輪3522地區總監當選人,也連續多年獲頒扶輪基金巨額捐獻獎、RI社長獎與重大事功獎。
「團結行善、實踐服務」是今年年度主題,扶輪的核心精神,也是地區極力推行建立更多社友之間的連結並創造更多服務,而四大考驗中所代表的誠信、公平、友誼與公益,更是我奉行的處世之道。未來,我將持續以真誠與行動,與夥伴們一起為世界帶來更多正向的力量。
對總監年度的理解與回應
今年RI社長提出的年度主題是「團結行善(Unite for Good)」,而社員成長更是扶輪核心價值中的關鍵元素。因此,「如何團結社友,共同行善、實踐服務」將是我們 2025-26年度最重要的工作目標。
扶輪人不只是行動者,更是一群勇於創新、樂於改善世界的實踐者。我們要思考:如何運用更有效率的方法與工具,縮短社友之間的距離,創造共同參與的連結感,這將是我們年度工作的關鍵核心。
地區重點行動與理念
一、活用平台,增進交流與支持:
首先,我們將善用現代化的網路平台,提升社友之間在職業領域互相協助與理解的機會;同時也透過地區團隊的組織力量,協助各社社長經營社務,讓社友參與扶輪能有更多元、彈性的方式與選擇。
二、滿足三大參與動機,深化社友歸屬感:
社友加入扶輪,通常有「貢獻社會、實踐服務」、「分享專業、拓展職場連結」以及「廣結善緣、建立友誼網絡」三個主要目的。
我們將在地區層級設計出多樣化的參與平台與活動內容,讓每位社友都能依據自身的動機與需求,找到最適合的參與方式。透過這樣的安排,我們希望讓大家深刻感受到:加入國際扶輪3522地區,不僅是成為一位扶輪社員,更是走進一個3,300多位夥伴的扶輪大家庭。
在這裡,透過完整規劃與緊密連結,社友們可以彼此照應、真心交流,一起團結行善,成為真正的一家人。
三、長期經營,創造持續性的社會影響:
扶輪強調的服務精神,不在於一次性的捐助,而是持續性、可衡量、可見影響力的實踐。因此,我們將鼓勵社友在執行服務計畫時,真正瞭解社區需求,並思考我們的介入能產生哪些深層改變。
我們期許每一項服務計畫都能夠精準定義對象與需求、整合內外部資源、建立三年以上的長期經營目標。最終達到可見、可持續的社區影響力。
四、分享所長、交朋友,書寫屬於你的扶輪故事:
我們也鼓勵社友主動分享職業專長與興趣,並積極參與社內外活動,前往他社交流,擴展扶輪的人際網絡。不論是職業服務、社區參與或交朋友,這都是長期經營的過程,也正是扶輪最獨特的魅力之一。
對扶輪夥伴的鼓勵與寄語
我相信,只要地區團隊與各社共同打造一個有效率、有趣味、有歸屬感的參與平台,每一位社友都能在這裡,經營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且難忘的扶輪故事。讓我們一起團結、一起行善,讓扶輪的影響力在每個社區、每位社友的生命中閃耀!
最重要的是,2026國際年會在台北,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值得紀念的年份。相信每一位台灣扶輪人都是抱著歡欣鼓舞的心情,來迎接這一個特別的時刻。因此,我誠摯邀請每一位3522地區的社友,秉持著團結行善的精神,一起手拉手、心連心,攜手邁開大步向前行,在2025-26年度揮灑我們的精彩。我相信,到時候,我們一定可以閃耀台北!


2025-26年度12位地區總監介紹
3523地區總監張㻟真DG Jenny

Just Do It.(做就對了)— Nike
Jenny旅居紐約三十年,回台灣參加大學同學會聚餐,在現任台北文華扶輪社CP Paper同學力邀於2012年8月27日加入台北市文華扶輪社而成為創社社員。並且於2013-14年度擔任第二屆社長。2016-17年承蒙PDG D.K.招喚和鼓勵創立台北市西華扶輪社並2017-18年擔任創社社長。2022-23年度獲選為3523地區指定總監提名人。
走到人生下半場,想要為扶輪、地區做出更多服務的火苗開始燃燒,感覺內心似被春風吹動,覺得躍躍欲試、充滿活力,覺得再度年輕、幹勁十足,開始憧憬新的夢想。人生上半場做了該做的事後,下半場就想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加入扶輪社四千多個日子,沉浸於國際扶輪創新、成長的氛圍,從懵懵懂懂地服務社區的社員到即將帶領並且激勵大家以「團結行善」為己任的地區總監,扶輪這一條路走來,真是可以用「計畫趕不上變化」來形容自己;從DGN到現在,每天想的大小事,就是“Rotary”,所言所思也幾乎是「扶輪」,扶輪是我心之所繫,更是人生下半場理想之所在!
A Diamond is Forever.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De Beers
夢想就像五彩繽紛的泡泡,讓人忍不住伸手想要觸碰它…。李安執著當導演的夢想,拍出許多膾炙人口的得獎作品。尼采說:「人類因夢想而偉大!」有夢想就有目標,有目標就有前進的動力。築起夢想,找尋最適當的途徑去完成它,這是我對自己的一項責任,也是認識生命的一個歷程!我告訴3523地區扶輪夥伴,我們地區的口號:「我們不一樣」,這分「不一樣」,不為了與眾不同,而是因為我們有了彼此,就能超越「我」的限制,走向「我們」的偉大。當眷屬與扶輪人攜手,這分服務的力量,不只是加乘,而是倍增,是無限延伸。希望2025-26年的扶輪夥伴們一起來和我圓夢,因為「我們不一樣」。套用一句廣告台詞「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閃耀來自超越完美的苛求,我們將一起擁有燦爛永恆的人生美好回憶!
Inside every story, there is a beautiful journey.每個故事都蘊含著一段美麗的旅程。— Louis Vuitton
年度主題「團結行善」(Unite for Good)的核心:扶輪社的最大資產是社員,而非歷史、計畫或全球影響力。社員的熱情與奉獻是扶輪社的核心力量。社員發展是扶輪社的首要任務,確保未來的穩定與成長。三大核心策略:(1)創新(Innovation):吸引新成員,適應變化;(2)延續性(Continuity):穩定領導,確保長遠發展;(3)夥伴關係(Partnership):擴大影響力。扶輪社的成功取決於社員發展、穩定領導、創新策略與夥伴合作,確保「團結行善」,為未來創造更大影響力。扶輪社員是採取行動的人,我們不會等待改變的發生;我們會創造改變。行動的人會做什麼?我們會團結一致,共同行善。
作家龍應台說:「有能力的人,請您把您的光照得更遠一點。」身為非營利組織的扶輪人理當如是,如果您有能力,就多做事,多幫助別人,對推動美好的社會盡一分力量。作為2025-26年度的總監,我深知自己肩負的不只是職責,更是一分使命 —— 凝聚夥伴、照亮前路。我們正站在變革的門檻上,迎向一段嶄新的旅程。這段旅程,不只是扶輪年度的更替,而是每一位社員集體心願的延續,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承諾與回應。
因為在每一個故事的深處,都蘊含著一段美麗的旅程,而我們,就是這段旅程的主角。
Impossible is Nothing.沒有不可能— adidas
正如海明威所說:「如果你有幸在年輕時待過巴黎,那麼未來不管你身在何處,巴黎將永遠跟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我想說的是:「不論你是剛踏入扶輪的新社員,還是經驗豐富的領導者,只要你曾為團結行善付出熱情與行動,扶輪的榮耀與價值就會成為你一生帶得走的盛宴,讓你的生命更加充實、燦爛。」
扶輪的價值在於「成長、服務」,成長自己、助人成長,做出更大服務,讓影響力更大。Jenny念茲在茲,誓言以國際扶輪社長主題「團結行善」讓3523地區的扶輪人在2025-26年度結束之後,感受人生最美好的事 ——「低頭有堅定的腳步、抬頭有清晰的方向、回頭有一路的故事。」
張㻟真DG Jenny簡歷
現職:真芳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
所屬社:台北市西華扶輪社
經歷:台灣珠寶設計師協會顧問、
中國文化大學校友會顧問
學歷:中國文化大學
扶輪基金捐獻:2023-2024巨額捐獻L3
扶輪經歷:
2025-26年  3523地區總監
2024-25年  3523地區總監當選人
2023-24年  3523地區總監提名人
2022-23年  3523地區指定總監提名人、3523地區年會籌備委員會主委
2021-22年  3523地區年會籌備委員會副主委
2020-21年  3523地區秘書長
2019-20年  3523地區第十一分區助理總監
2017-18年  台北市西華扶輪社創社社長及社訓練師
2016-17年  創立台北市西華扶輪社(2017/3/3)
2012年8月27日 加入台北市文華扶輪社
台灣扶輪經歷:
2024-25年  台日國際扶輪親善會理事、台灣扶輪出版暨網路資訊協會理事、國際婦女慈善協會委員
2024年 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會主委訪台籌備會執行長
2023年  台日國際扶輪親善會第八屆親善大會籌備會副執行長
2020-21年  國際扶輪跨地區扶輪圓桌會議籌備會財務長
2018-19年  國際年會漢堡台灣館執行長
國際會議:
2024年  新加坡國際扶輪年會
2023年  澳洲墨爾本國際年會、台灣高雄地帶研習會
2022年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地帶研習會
2019年  德國漢堡國際年會、菲律賓馬尼拉地帶研習會
2018年  印尼日惹地帶研習會
2016年  韓國首爾國際年會
2014年  澳洲雪梨國際年會
2013年  葡萄牙里斯本國際年會


台日國際扶輪親善會札幌大會
作者 3490地區 三重東區社PDG Brian陳向緯
「名月や池をめぐりて夜もすがら —— 皓月當空,徘迴池畔,整夜不息」  —— 這是台日國際扶輪親善會第九回札幌大會上,理事長PDG Kega姚啟甲朗讀的松尾芭蕉俳句,生動描繪了台灣與日本扶輪社友及寶尊眷齊聚一堂的盛況,宛如江戶時代的友人徘徊池畔,沉醉於月色之美,感受朋友間永恆的友情與和諧。
姚理事長回顧今年1月19日於台北漢來飯店舉辦的2025新年會,該活動成功凝聚了行政院長卓榮泰、日本代表片山河之、吉田總裁及250位社友出席,奠定了5月31日台灣扶輪社友400人前往北海道,與來自日本各地的400位日本社友共同舉行札幌大會的深厚友誼基石。日台扶輪親善會議總裁吉田雅俊也深表認同,稱「親善會議是連結台灣與日本友誼的橋梁」。回顧歷史,本會議的起源可追溯至2007年東京2580地區年會,當時台灣3460地區RIPR PDG Micro林士珍與多位日本PDG討論台日扶輪親善會的構想,從此每兩年輪流於台灣與日本舉行,至今已促進兩國民間友誼蓬勃發展。
雖然5月底北海道日夜溫差較大,但白天氣候宜人,平均22℃,正值季節交替之美,旭川、富良野、美瑛、小樽與札幌等地風光旖旎,令人流連忘返。5月30日的歡迎宴 ―― 前夜祭於北海道啤酒廠舉行,除日本來賓100人外,台灣貴客雲集109人,包括PRIP Gary黃其光伉儷、Trustee Frank洪清暉伉儷、HOC Chair Jackson謝三連、DG Jessica陳正玲伉儷、DG Healthy劉影梅伉儷等,把酒言歡,聯誼熱絡。然而,由於場地限制,尚有225位社友無法一同入席,貼心的姚理事長特別自己出資在鄰近場館2樓設宴,以自助餐形式讓所有貴賓暢享啤酒美食,贏得滿堂喝彩。
翌日上午11時,大會前的Board Meeting正式展開,台日雙方理監事、顧問及眷屬各30名出席,共同參與幹部會議,深化理解與增進友誼。會議期間,擔任翻譯的米山獎學生白浩岑因扶輪用語生疏,一度陷入困境,幸得PDG Venture林華明即刻上台救援,使議程順利進行,展現典型的超我服務精神。此外,日方特別提供北海道大學限定版Katakuri酒 ―― 以片栗釀造的白葡萄酒(類似冰酒),甘醇美味,促成更加融洽的交流氛圍。
札幌大會的友情之家展現北海道在地文化,如利用日夜溫差適宜栽種的旭川幌加內町蕎麥,現場即時揉製並煮出蕎麥麵,供社友品嚐美食,令人聯想到青池的絕美景致。此外,北海道出產的生乳亦深受歡迎。恰巧遇見當初由筆者頒發RYE結業證書、遠赴日本福岡2700地區交換的3490地區五工社YK社友之女Mina許紹芸,她目前就讀於大阪大學,此次更擔任五工社與札幌南區社的翻譯,促成姐妹社結盟機會,這場相遇更添珍貴緣分。
正式大會開始,最吸引目光的是由3490地區PDG Kega理事長、3490地區PDG Brian陳向緯秘書長伉儷、3522地區PDG Venture、3482地區PDG Medicare許章賢伉儷、PDG Michael曾東茂、日本2750地區IPDG Miyazaki Yoichiro宮崎陽次郎、3490地區CP Wedding林子傑等組成的55位穿著專為本次設計有北海道意象白色車衣的台灣單車縱騎隊,在台日國旗共同引領及震撼太鼓聲中列隊依序進場,獲得熱烈掌聲。他們於5月27日抵達日本後,沿著洞爺湖畔與羊蹄山騎行,一路駛向札幌,展現堅毅精神。唱國歌時,由歌手無伴奏演唱,台灣社友共聲合唱,場面令人動容。
台灣駐日副代表蔡明耀公使表示,台日雙方人員每年往來已突破700萬人次,扶輪社對促進交流貢獻卓著;北海道知事鈴木直道則感謝台灣社友在2018年北海道地震時伸出援手,並提及疫情期間台灣贈送口罩的善舉。目前,每年台灣訪問北海道人數已恢復至50萬人次,日方也回贈丹頂鶴予台北動物園,雙方交流日益頻繁。北海道政府將持續深化台日合作,共創繁榮未來。
前國際扶輪社長Gary黃其光期盼札幌大會促進兩會發展,透過姊妹社、文化交流及服務計畫,共同致力世界和平。副理事長RMC Jimmy賴志明報告台灣扶輪近況,並宣布 2027年10月台北大會將於漢來飯店舉行。HOC主席Jackson宣傳2026台北國際扶輪年會,期望邀請日方一萬名社友來台參加,RI理事水野功則表示,過往台北年會曾吸引7千名日本社友,他將努力推動更多社友註冊。HOC第二位推廣者PDG Venture最後帶領全場台灣社友寶尊眷站起來呼應高喊:「2026、台北で逢いましょう ――  2026再見在台北!」掀起高潮。
大會節目精彩紛呈,首先由Trustee Frank洪清暉致詞並與結緣15年的實行委員長羽部大仁(同學總監)及貴賓共同開鏡/乾杯儀式展開圓滿順利的下一年。北海道出生的創作歌手Yoshiko Hanzaki半﨑美子獻上「獻給地球」紀念演出,Dreamer樂團的搖滾表演更讓現場氛圍沸騰。特別令人驚豔的是奮鬥17年才出道的半﨑美子的歌聲與言語富有情感、勵志與感染力,觸動現場聽眾的心靈,每一首歌都代表著發生在周遭人們的人生理念與故事。我就想到台灣和日本的扶輪社友全面性互相交流至少18年,美麗的光景一直出現,包括互相結盟為姊妹社或姊妹地區,RI立法會議、全球獎助金等服務計畫案、偶發災害如地震等等的互相支援與人道援助,同時也有很多採取行動的故事和超我服務。正如終曲在Encore安可聲不斷之中終於結束,我想台日扶輪親善會會議圓滿成功,展望未來將會生生不息。



參加友好地區3670地區年會
作者 2024-25年度總監 斗六東南社Aaron林庚賢
承蒙國際扶輪3670地區盛情邀約,帶領團隊以及前總監一行人10名,前往韓國參加國際扶輪3670地區2024-25年度地區年會,韓國是一個對於國際扶輪參與投入非常有規範的國家,一入境就感受到韓國社友們熱情的接待,3670地區團隊一行人已在出境大廳等待我們的到來,這時的社友服務就已經開始,社友自行開車搬運行李,聽說這一部13人座旅行車也是社友提供,國際扶輪3670地區是位於韓國的中部,也是韓國朝鮮時代李氏王朝的發源地全州,從首爾仁川到全州需要3個半小時的車程,很快的我們也到達這次地區年會主辦的下榻飯店,地區總監李智元已在飯店大廳,等待我們的到來,一下車地區團隊熱情的歡迎接待,也感受到兩地區的友誼幾十年的交流所帶來的意義與情感,地區年會不僅是扶輪人年度的盛典,更是一個凝聚扶輪精神、深化扶輪價值的珍貴時刻。我們每一位扶輪人都是這個大家庭的一分子,透過親善與友誼的交流,共同見證扶輪如何在全球推動正向改變。我相信在兩地區的合作下,國際扶輪3670與3470地區必將邁向更加穩健蓬勃的未來。
在我的扶輪旅程中,最讓我感到幸福與感動的,莫過於與一群志同道合的社友們攜手努力,一起完成各項意義非凡的服務計畫。這正是扶輪的精髓 —— 超我服務(Service Above Self)。扶輪沒有國界,我們跨越語言與文化的藩籬,透過友誼注入服務的動力,在全球各地落實「行善天下」的宏願。
展望未來,我深信透過更多的聯誼與交流,我們將進一步增進彼此的友誼與理解,為扶輪帶來更強大的凝聚力與影響力。
再來就是全州的韓國美食也深深的讓團員們感到難忘,就如石鍋拌飯名店與韓國瑪格麗特美酒都是韓國歷任總統時常到訪的名店,當然歷任的前總監也利用這個機會與他們的總監同學聯誼。3670地區前總監也是非常客氣的接待我們,讓兩地區的情誼更加的融合,為往後的地區合作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凝聚神奇 承續百年 ── 國際扶輪
3481地區2024-25年度年會紀實

作者 年會副主委 台北福星社PP Janus盧玉茹
2025年5月10日清晨,台北圓山大飯店迎來熱鬧非凡的一天。來自國際扶輪3481地區及日、韓等姊妹地區的領導人共計1,200餘位貴賓齊聚一堂,參與一年一度的盛事 —— 2024-25年度地區年會。近80位志工社友一早即身著正裝,神采奕奕地投入接待與支援任務,飯店更特別加開捷運接駁車,體現周到規劃與熱忱款待。
本屆年會適逢國際扶輪創立120週年,總監DG Healthy以年度主題「神奇扶輪」(The Magic of Rotary)為軸心,策劃以「百年凝聚的扶輪神奇、再造兩甲子的和平願景」為主軸的活動內容,展現扶輪精神的延續與創新。
年會主委CP Wenny帶領25位委員會成員歷經10次籌備會與數次實地演練,從流程設計、國際賓客接待、攤位招商、外賓導覽動線,到晚會細節、伴手禮與貴賓休息區SOP等鉅細靡遺,全力打造精緻與效率兼具的年會。這樣的用心,促成今年日、韓姊妹地區出席人數創歷年新高,各全會出席與晚宴也創下歷史紀錄,其中晚會不僅「爆桌」,更刷新摸彩獎額紀錄,獎項與金額為歷年之最。
年會前一天工作人員即進入緊鑼密鼓狀態,5月9日清晨,場內外團隊同步展開舞台、燈光、音響、攤位等設備布置,多媒體團隊不斷校正主視覺螢幕效果,確保每一張投影片都能契合時段內容,並為拍照提供最好背景說明,直至晚間10時大家才安心收工,等待次日呈現努力多時的成果。
開幕式莊嚴而隆重,由退役三軍儀隊帶領各國國旗進場,接著,16位來自「台灣光耀艇隊」的社友執行「劍門迎賓」儀式迎接貴賓;這支艇隊是為了慶祝前國際扶輪社長PRIP Gary提出「光耀扶輪」10週年而成立的。隨後,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台灣特技團以扣人心弦的震撼演出揭開序幕,瞬間點燃現場氣氛。
DG Healthy於第一全會致詞指出:「扶輪的神奇,在於成為在地的土地公、他人生命中的忘憂谷。」她特別表揚具典範意義的社友與計畫,強調服務精神的傳承與創新。國際扶輪社長代表RIPR Mitzi Leung則讚許3481地區於和平推動領域的創舉,包括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合作設立「國際和平中心」與「和平柱」,以及創新啟動「數位性暴力防治計畫」,期盼涓滴善行匯聚社會改變的力量。
台北市副市長張溫德也親臨致詞,肯定扶輪參與公共事務、促進民間與政府攜手合作,2025年世界壯年運動會就動用了上百位社友承擔志工工作。
年會運用AI技術,讓國際扶輪創始人Paul Harris透過虛擬時光列車現身獻賀,幽默致詞方式讓全場驚喜連連。會中並表彰多項殊榮,包括「扶輪超我服務獎」得主PDG APPS、「根除小兒麻痺貢獻獎」得主CP Wenny,以及地區年度五大服務獎得主,彰顯扶輪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聯合例會專題演講由中央研究院李豐楙院士帶來「昆侖之秘 —— 天人合一的丹道養生」,深入淺出地引領大家探索身心平衡與人生智慧,贏得熱烈迴響。
第三全會進行公益捐贈儀式,由DG Healthy與RMC Jimmy代表捐贈10萬元予中華民國高爾夫協會,支持青少年培訓計畫,持續為體育扎根貢獻力量。隨後登場的年度總成果頒獎儀式,由總監精心挑選的不同顏色鑽石水晶獎座,表揚各社努力,當紅、粉、白、藍鑽被社長高高舉起時,場面感人,瞬間將氣氛帶到另一個高潮。
晚間扶輪家庭晚會溫馨登場,由女高音簡文秀獻唱揭開序幕,結合扶輪支持的公益團體、國際交換生醒獅演出、扶輪愛樂管弦樂團及扶青精彩表演,展現扶輪家庭的凝聚力與多元活力。日本與韓國嘉賓的熱情參與,更印證扶輪跨國友誼的深厚與綿長。
這場年會,不僅是一場活動,更是一場深具使命感與凝聚力的共同實踐。從在地到國際、從歷史到未來,3481地區在「神奇扶輪」的引領下,持續書寫扶輪的感動與榮光。



RFE「扶輪友誼交換」如何妥善回應
國際扶輪「扶輪積極和平促進計畫」

作者 3522地區台北護照社PP Alex陳定勝
2025年4月份RI理事會同意將扶輪與IEP「經濟與和平研究所」(Institute for Economics and Peace)的策略夥伴關係轉變為與扶輪社及地區的落地參與,並進一步要求秘書長探索將「扶輪積極和平促進計畫」(Rotary Positive Peace Activator Program)從合作夥伴計畫轉變為國際扶輪計畫(扶輪社積極和平促進計畫致力於培訓扶輪社員、和平獎學金研究員及其他社區成員的促進和平與解決衝突技能)。
IEP經濟與和平研究所創立於2007年,該所致力於研究和平與經濟之間的關係,並透過數據與統計方法,提供全球對和平的深入理解與衡量工具。
「全球和平指數」每年由總部設在澳洲雪梨的「國際智庫經濟與和平研究所」(Institute for Economics and Peace),根據「安全及治安」、「國內外衝突」及「國家軍事化程度」等三大類別的23項指標,對全球163個國家與地區進行排名,參考的指標包括軍事開支、謀殺率、暴力犯罪率、對外衝突導致的死亡率等。和平指數介於1至5,1代表最和平,5代表最不和平。
2005年5月13日Gianna Consalvo (she/her) Specialist, Service & Engagement代表RI發函給全球各地區RFE主委,希望將RFE活動深化並提高其位階,將積極和平課程落地置入每位參與家庭,協助取得認證。
以下是Gianna來信的節錄:
和平是扶輪的核心使命。在各自地區領導的扶輪友誼交流計畫與這一使命密切相關,幫助扶輪社員和朋友瞭解彼此的文化,建立跨越國界的持久友誼,並增進全球理解。我們希望為您提供更多資源,以支持您在角色中的工作,並幫助增強參加RFE計畫的扶輪社員和朋友的體驗。
扶輪和經濟與和平研究所合作,通過一門名為扶輪積極和平學院的線上課程,教育扶輪家庭關於積極和平的知識。
該課程大約需要兩小時完成。許多人發現這門課程頗具啟發性,因為它幫助了數千名扶輪社員理解如何通過各種具體活動對和平建設產生積極影響。
課程的連結如下,您可以選擇繁體中文課程:https://www.positivepeace.academy/offers/tQYYFiQh/checkout
我可以學到什麼?透過這所學院,您將增強自己的知識並找出具體的方法,以增進和參與扶輪在和平與衝突解決以及關注領域的工作 —— 這一切都以正向和平的視角進行。學習和平的定義及其測量方法瞭解正向和平的八大支柱,瞭解它如何建立長期的社會韌性從世界各地的正向和平項目中學習12堂隨需而學的視頻課程和互動內容。

  • 瞭解和平的定義及其衡量方法
  • 瞭解積極和平的八大支柱
  • 瞭解它如何建構長期社會韌性
  • 向世界各地的積極和平計畫學習
  • 12堂點播影片與互動內容課程
加入扶輪積極和平學院。在這個免費培訓課程中,探索可以幫助個人、像您一樣的扶輪社員,在城市和國家間建立和維持和平的策略和工具。
瞭解「積極和平」這個轉型框架。這門免費的短期課程由國際知名的非黨派智庫經濟與和平研究所創建,  旨在介紹「積極和平」這個轉型框架。瞭解「積極和平」如何與更好的生態永續表現、更佳的福祉、更強勁的GDP成長率以及更佳的商業成果緊密相關。
研究和數據付諸行動。統計數據顯示,積極和平與許多成果密切相關,包括更佳的生態永續表現、更佳的福祉、更強勁的GDP成長率以及更佳的商業表現。這個無黨派的積極和平學院提供知識和中立的基準, 幫助您創建切實可行的和平社會變革方法,無論是在家中、企業或社區中。
3522地區每年皆安排2個國家的RFE交換,每團兩邊各10名團員,合計約40人,全數輔導完成兩小時線上課程並取得認證,近日來訪的是來自北印度的3060地區團長PDG Mufti及身為地區RFE主委,率先取得認證。
台灣在世界Global Peace Index排名不俗,綠色表示強勁經濟。民主自由與和平指數,息息相關。


台東縣南迴線中小學STEAM機器人
程式設計種子教師培訓計畫

STEAM(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智慧機器人與程式教育對學生學力的提升有著密切的關聯,這些教育活動不僅能加強學生的科技素養,還能促進他們在核心學科中的表現,尤其是在數學、科學和語言等方面。然而偏鄉地區教師對科技教學的熟悉程度大多不及都市地區,台東縣南迴地區位於台灣東南部,包括太麻里鄉、金峰鄉、達仁鄉、大武鄉等較為偏遠的鄉鎮。這個地區以原住民部落和客家族群為主,地理位置相對偏遠,教育資源較有限。學生多為原住民或來自低收入家庭,教育成績可能受到家庭背景、文化差異以及經濟條件的影響。
偏鄉地區教師對科技教學的熟悉程度大多不及都市地區,因此高雄社由地區扶輪基金委員會執行長施富川於2024-25年度申請全球獎助金計畫來協助培訓台東縣南迴線鄉鎮的中小學教師,使其具備程式設計的教學能力及帶領學生參與相關競賽的技巧,並透過AI機器人、3D印表機及雷射雕刻機等設備的投入,使該地區中小學生在學習程式設計課程時,可以提高學習的興趣,並積極投入培養程式設計的能力。
落實社區需求調查
台東縣的南迴線共有3所國中及15所國小,學生人數共有1,216人,教職員人數共有283人。台東縣全縣的中小學在教育部的資料中被歸類於「偏遠」學校,本次計畫預計幫助的對象中還包含2所國中、6所國小被評定為「特偏」學校。由於地理位置偏僻的關係,導致師資的招募往往會碰到很大的問題,流動率也相當高,現任的教師要參加教師研習也往往因為距離遙遠而放棄,這也將直接影響當地學生受教的權利。
尋找最佳的合作對象
計畫籌備初期我們先從教育部及台東縣教育處的網站收集相關資料,瞭解目前政府對於科技教育的政策及方向,以及目前台東縣政府在中小學推動科技教育的現況。後續透過在台東出生且在地經商多年的郭大誠前社長,協助實際約訪台東縣教育處蔡美瑤處長及其行政團隊,訪談目前縣內推動科技教育的現況,特別針對台東縣相對偏遠的南迴公路沿線學校的現況進行討論,並同時尋求台東縣教育處的合作。
瞭解概況後,由教育處極力推薦大武國中及大王國中來協助本案的推動,即刻安排與兩校校長、主任及老師們進行訪談,確認兩校對於協助高雄扶輪社在南迴線推動科技教育的配合意願及期待扶輪提供協助的方向與內容。由於大武國中楊明政校長及大王國中蔡章弘校長都是資訊專長,對於協助推動本計畫都有高度的興趣,也充分展現出對台東資訊教育推動的熱忱。同時我們也確認國立台東大學資管系協助種子教師培訓的意願,也獲得學校高層的支持,這將有助於後續種子教師培訓計畫的推動。

可持續執行、成果可評估的計畫
台東縣教育處近幾年也積極地在推動STEAM科技教育,並且已經成立3個科技中心及3個智創中心,透過這次高雄扶輪社的計畫,加速了南迴線中小學的STEAM教育的推動,促使教育處將大王國中及大武國中正式納入成為台東縣的科技育成中心,在地就近協助當地中小學老師學習進行STEAM的相關技能與教學技巧。
國立台東大學資管系近幾年在大學積極培養AI及程式設計的人才,也輔導學生成立相關的科技公司,有該校的大學師資協助,將有助於未來資訊科技教育的推動。台東縣政府教育處也承諾,將配合扶輪社的計畫,在台東舉辦全縣及全國性的競賽,讓台東的學生也可以有機會就近與全國各地的學生進行交流,同時對於帶隊的老師及參賽的學生都是很大的鼓勵與成就。
計畫的可持續性方面:台東縣南迴線各校種子師資培訓後,將於18所學校實際開設720小時的課程,協助各校開始有機器人程式設計的風氣,台東縣政府教育處也將協助各校持續推動機器人教育課程,讓各校可以持續對學生開課,每年持續培養學生具備程式設計的邏輯概念及能力,具體縮減城鄉之間的數位
落差。
激勵人心的服務計畫
一個計畫的成功,需要借助一群人的力量來共同完成。從高雄社一開始起心動念要解決台東的教育問題,蔡美瑤處長親自帶領團隊向南迴線各中小學校長說明計畫並鼓勵參加,大武國中及大王國中兩校校長及行政團隊主動投入協助各項種子教師培訓及競賽活動的承辦,並給予各校相關的行政及教學的協助,成功促使南迴線3所國中及15所國小全部都沒有缺席。國立台東大學協助提供專業師資協助培訓工作及競賽的籌辦。台東縣饒慶鈴縣長有感於高雄社對台東縣教育的付出,也親自在公開場合讓台東縣民知道這個計畫,也公開表揚高雄社的善舉。蔡美瑤處長特別安排到高雄社例會以「接住每個孩子,當老師的靠山」為題,分享台東縣的教育現況並表達對高雄扶輪社的感謝。
計畫執行過程中也發生了幾個小故事很值得分享給大家:
小故事一:大武國中教務處高主任在承辦種子教師培訓研習的時候跟我們分享說,我們已經很久沒有辦研習訂這麼多便當了,而且是第一次把我們研習的場地坐到爆滿,扶輪社舉辦的這次活動,獲得很多各校老師的支持,連例假日都可以有這麼多老師參加,令人振奮。
小故事二:這次機器人競賽的獎盃是用扶輪社捐贈的3D印表機所設計製作的,有別於一般購買的獎牌獎盃,很有特色也深具意義。而且台東縣政府也利用這樣的方式製作感謝獎座致贈給高雄社,拿到的人都覺得是歷年來最有收藏價值的禮物。
小故事三:高雄社特別安排在母親節前夕到台東二日遊,並且參加這次台東縣的機器人競賽,開幕式是由小朋友和扶輪社捐贈的機器人共舞,並且以機器人發射乒乓球來做為開幕式的啟動儀式,扶輪社友及寶眷們都感覺非常的新鮮也非常的有創意。



感動人心也要感動自己
扶輪社友是採取行動的人,看到台東的教育現場有嚴重的城鄉數位落差問題,就積極地瞭解並提出解決方案,重點是教學現場的第一線教育工作者所認同的作法,並且要契合當地師生們的需要,而不是強加給他們的。這次計畫要感謝3510地區總監DG Alfred林昌煥及地區扶輪基金主委PDG Charming李素鳳的支持與協助,同時也要感謝韓國3630地區浦項東區扶輪社的慷慨解囊共襄盛舉,促成這次金額高達93,800美金的全球獎助金計畫,具體落實扶輪人行善天下的行動力。


亞洲第一位國際扶輪女理事
RID Naomi林鑾鳳的扶輪之路

作者 撰文:台北福星社PP Janus盧玉茹
一個春日午後,伴隨微風,我們懷著敬仰與期待的心情,前往專訪心目中的楷模人物 ―― RID Naomi。她衣著素雅,卻難掩氣場非凡,臉上掛著親切又堅定的笑容,早早就在門口迎接我們。陪同出席的,是她同為扶輪人的夫婿PDG Louis徐錕柏。Naomi以一貫親切而沉穩的語調開始了這場訪談,她不急著談論自己的頭銜或成就,而是謙遜地提起這條扶輪之路,就如同孩提成長過程般,一切都不在計畫中。
成長背景:從基隆走出一條不凡的路
Naomi出生於野柳,家境寬裕,卻因家中已有兩位姊姊而被過繼到母親的妹妹家,在當時貿易繁榮的港口城市基隆長大。雖然經商的養父母家後來遭劇變而家道中落,這些轉變並沒有阻止她向上的心,努力學習得以順利完成大學學業,並形塑出她樂觀堅毅的性格。「如果當時沒被過繼,可能像兩位姐姐一樣只能讀到小學。」
大學時期,她遇見了未來的伴侶PDG Louis,兩人攜手創業,他負責技術研發,她則負責業務拓展及財務。Louis說:「她有過人的記憶力,能記住每一個人。」這成為她在扶輪廣結善緣的重要特質。
扶輪路上的伴侶關係
被問到是否會因公私難分而產生摩擦,Naomi與PDG Louis展現高度包容及默契。「我們互相尊重,有時一起參加活動,也會區分角色,是代表個人,還是以夫妻檔參與。如果各自代表自己,我們這個寫2張IOU,如果是couple的話就寫一張IOU」,Naomi笑說:「他當總監那年,我是寶眷,他們總監同學會說,大嫂,你要不要跟我們講兩句話,我說大嫂的身分在這個角色是不宜發言啦!如果你說以E/MGA的身分叫我發言,那我就可以發言,我是遵循這樣的原則!他也很尊重我,包括我要做什麼,我只要沒什麼特別的理由,他都不會反對!」
在金錢觀上,PDG Louis也給予高度信任。「她負責財務,我沒意見,只要她有錢、我有飯吃就行。」他隨即流著淚憶起成長時期的艱辛,雖然家境富裕,但父親很小氣,除了學費外,求學過程跟生活都得靠自己,「我每天都得從文化大學走到士林,因為沒錢買車票,那是一條很長的路,也常常要想辦法去解決三餐的問題,學校同學也會製造讓我跟上一頓飯的機會,於是大三起就開始賺錢,幫同學修理收音機等。」就這樣靠自己打工完成學業,因此在能力範圍內願意幫助別人,「就算被騙,我也當作是在行善,自己因幫助了人而高興就好。」他也是以這種心態加入台北城中社,「我就希望能夠幫人家,其實台北城中社是很有錢的扶輪社,社裡把這些錢都拿去做服務。」
創社與早期歷練
Naomi的扶輪歷程起因是對夫婿的愛,「我真的很愛很愛我老公,那時他說台北城中社全是男性,因此想成立一個女性的扶輪社,但CP很難找,有些人答應了又不做,後來就找到我,我老公也支持,就糊里糊塗的栽進來,創社過程中也因招募社友遭遇挑戰,但既然答應了,就當成使命盡力完成它。」社長卸任後跟著被邀請去擔任VAG,從社長到VAG(前身為AS)一路歷練,「我學會打電話邀請出席、安排餐點、親手服務,這些經驗讓上層領導想到我時,我都能勝任。」不到三年資歷,她就擔任AG。其中一次任務是在中正紀念堂臨時被要求擔任中英文司儀,「因為 RIPR 是西班牙人,我擔心語言溝通會有困難,不確定用英文與RIPR對話是否能互相了解。所幸雙方英文都不錯,最後很開心順利完成了這項任務。」她以「遇到不懂就去問」的精神,逐步累積信任與經驗。
總監歷程:10年扶輪資歷的挑戰與成就
她挑戰3480地區首度實行總監民選制度,雖然初次競選未果,卻因此而開始準備,勤跑130個社演講,常常一天要趕好幾個行程,一直到深夜,心裡想著「不過是個服務的總監,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夜半人靜回家路上有時眼淚都忍不住流下來。」終於在2014-15年度成功當選。
「當年總監的工作就兩件事:money and man。」她深入研究25個多年未創新社的社團,鎖定並努力推動新社成立,她充滿自信地說「我請JP幫忙,很認真在尋找那個標的,我們認真到每個輔導社的子社叫什麼、在哪裡、哪位CP過世、某人從獅子會過來、哪個孩子的婚禮,我們都知道,後來他們被我們感動而加入。」最終成功設立17個新社;基金方面,她設立20%成長目標,並自費捐出AKS(25萬美元)一次捐,最終於卸任前達到創紀錄的150萬目標,這些努力交出了當年度基金捐獻世界排名第五的亮麗成績。
邁向國際舞台:RI與和平倡議
有了地區的完整歷練,讓Naomi一躍而上到RI服務,「現在上面交待我做什麼,我都照單全收,所以這幾年來幾個RI的地帶職務我都做過。」她歷經多項RI任命,包括冷門但具挑戰性的「和平倡議計畫」,設計吊帶、紀念徽章作為推廣策略,並看到實際成效。她分享RI近期於伊斯坦堡設立的第七所和平中心,是與她曾合作過的TRF Trustee Martha Peak Helman推動而成。
此外,她亦曾擔任E/MGA(永久基金/巨額捐獻顧問),一年成功協助RRFC募集85筆2.5萬美元以上的冠名捐款,並為此舉辦答謝餐會,鼓勵更多人持續捐款,「這是那年最得意的事情。」
競逐理事之路:一場公平嚴謹的選拔
Naomi的扶輪之路,一路走來似乎都是被人推著出來服務,直到被PDG推舉參選RI理事,首先,她須通過全台各扶輪地區推薦與評委會提問制的初選。「競爭相當激烈,據說我跟另一位候選人平票,最後才由評委投票定案。」接著說:「這個也是很辛苦得來的,我應該要好好把事情做好,不要辜負大家的
期待。」
在理事任內,她參與每年四次國際會議,經常需轉換時區與氣候,也遭遇交通與語言挑戰。她印象最深的,是在暴風雪中的土耳其會議 ―― 儘管交通大亂,各國理事仍克服種種因氣候延誤或取消航班的問題仍堅持出席,讓她看到「扶輪的價值」。
以理事的眼光看RI制度嚴謹透明
在一次討論和平議題的會議上,Naomi體驗到RI制度的嚴謹,「會議前理事們還得上網讀positive peace的相關資訊,妳沒讀完電腦都有紀錄就無法談論peace議題,所以說扶輪是個很嚴謹的組織。」Naomi表示:「不要小看RI社長Stephanie在哪兒立了一個和平柱,沒什麼了不起,讀完RI給我們開會前的網路資訊後才瞭解這個和平柱的設立過程及由來十分不容易,而且讀完了通過測試才能參加和平會議。會議上邀請聯合國、還有各個方面環保的專家、衝突預防等方面專家來演講,之後大家可以討論,然後選擇參加相關議題的分組進行討論。通過這些我深深體會出它的意義。」
至於社友常有的疑慮:「我們繳交給RI的錢會被濫用嗎?」Naomi以理事親身經歷「我被派到非洲去做RI社長代表,中間因為了減少轉機等待時間衍生出預算增加,RI的旅行社會控制預算,超過的部分得自己承擔。」因此,要大家放心:「連RI社長的家人參加年會都需經理事會審核通過。甚至RIPE(社長當選人)出訪費用也曾遭否決,所以我感覺他們在費用的控制上有一定原則。」
同時,理事會不會因全球事務繁多而失去嚴謹,不僅有前置作業委員會進行篩選,也採多數決機制決策。她也提醒,在立法會議時,「區域聯合提案」的通過率遠高於單打獨鬥,發言要簡明有力,才有機會說服全場。
私生活中的簡單與快樂
問她平日娛樂為何,Naomi笑說:「現在幾乎都是扶輪的事,忙不完。」她與PDG Louis最大的樂趣是家庭團聚、與孫子互動。「以前還會出國旅遊,現在出國都是為了扶輪,即使看美景,也在想回程報告。」
結語:在使命中堅定前行
Naomi以不忮不求的態度看待人生以及扶輪之路,卻以實際行動與高度責任感,走過了從地區到國際的扶輪歷程。儘管身處扶輪最高決策圈,Naomi仍保有一種溫柔的堅定,對每一個被託付的職責,都看成是磨練自己、服務更多人的機會。她不急功近利,總是謙遜地說:「我還有很多要學習。」
她把每一次國際會議當成學習的機會,也把每一次與基層社員的對話視為重要的連結。從一位基隆女孩,到國際扶輪理事,她的故事,不只是關於一段扶輪旅程,更是一分對理想與承諾的實踐。
她讓我們相信:領導,不只是位置,而是一種行動力與影響力的累積。願我們都能像Naomi一樣,在平凡中找到使命,在服務中看見希望,並在眾聲喧嘩中,堅守那顆想為世界多做一點的心。


3502地區高志明前總監PDG Metal 專訪
打造虎頭山驛站,為家鄉注入新生命

作者 文/台北福星社PP Janus盧玉茹
攝影/3490地區網路社PP Justin黃俊欽

2024年6月30日,桃園市虎頭山驛站正式揭牌,成為當地山友與市民心目中的熱門打卡景點。這座位於海拔約200公尺的驛站,不僅是桃園市政府與扶輪社合作的公益亮點,更是3502地區前總監高志明PDG Metal帶領團隊,結合民間資源與熱情,為家鄉打造的優質遊憩空間。
從無到有:一個扶輪人的家鄉情懷
虎頭山驛站的誕生,源自高志明前總監對家鄉的深厚情感。過去,虎頭山停機坪一帶因私設帳棚、堆放雜物及雜草叢生,環境髒亂,甚至只有野狗和野鴿出沒。疫情期間,PDG Metal和一位中醫氣功師每天爬山鍛鍊,某次登頂時發現山上缺乏飲水設施,且無遮蔽場所避雨,垃圾也無人清理。「當時我就在想,如果我有幸擔任總監,能不能在扶輪的年度做點不一樣的事,照顧我成長的桃園?」這讓他萌生了為桃園做出不同貢獻的念頭 ―― 建設一座驛站,提供山友飲水與休憩空間,改善虎頭山環境。
他積極與桃園市政府前市長鄭文燦、市府風景管理處及本地公立高中合作,克服重重阻礙,推動這項計畫。雖然初期遇到市議員反對,但在扶輪社的公益形象與執行力下,反對聲音逐漸消散,計畫得以順利推進。
克服挑戰:堅持與團隊的力量
在建造過程中,PDG Metal與團隊面臨資金與政府認可的雙重挑戰。為了說服市政府,他們向國際扶輪基金會申請兩項全球獎助金(GG),分別用於鑿井開發水源與環境教育人員培訓。雖然鑿井案未獲批准,市府後續接手,但環境教育案成功獲得10萬美元資助,為驛站永續經營奠定基礎。
募款過程並不輕鬆,部分扶輪社友對計畫落實與募款成效抱持懷疑態度,「這麼大金額怎麼可能募得到?」「這會不會成為蚊子館?」PDG Metal選擇正面溝通,並承諾若募款不足將由他來承擔,堅定的態度,感動了社長及團隊,最終得以凝聚共識。社友們也紛紛自發贊助門窗、桌椅、監視系統等物資,形成強大支持網絡。這分堅持與信念,使得整體經費近2,000萬元得以籌足,驛站順利落成。
打造全方位服務空間
虎頭山驛站為兩層樓建築,1樓設有飲水機、氫水生成機與14張休憩長桌椅(滿座約80人),提供山友遮風避雨與補充水分的便利。2樓則作為環境教育場所,配備冷氣、大型螢幕及會議空間,免費開放給民間團體預約使用,現場設有歡喜箱供使用單位贊助2,000元作為支持場域的維護。此空間已被中華扶輪基金、RYE及市府等多個單位借用過,成為社區活動與環境推廣的重要據點。
此外,驛站周圍持續植樹美化,市府並設置6號廁所,提升登山品質與遊憩體驗。扶輪志工每日還自發性上山簽到進行打掃、奉茶、贈茶葉等服務,形成溫馨且有活力的社群氛圍。
PDG Metal特別重視環境教育的長遠影響,與桃園市政府教育局合作,至今已培訓141位高中學生領有「虎嶺生態導覽合格證書」,這些學生不僅能親近自然,還能累積社區服務點數並獲得官方認證。暑假期間,他們將成為虎頭山環境教育推廣的生力軍,持續向民眾傳遞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此外,為維持驛站的服務品質,由市府授權PDG Metal經營管理三年,合約到期再由各扶輪社輪流和市府簽三年管理合約,再配合市府著手徵收驛站周圍私地,擴大服務面積,他興奮地指向前方,「未來,我們計畫將此地打造為扶輪園區,服務更多的人。」
公益形象的深化:不只讓人看到,更要讓人感受
PDG Metal認為,「市民來這裡,不是看到廣告,而是感受到扶輪實實在在帶來的改變。」扶輪社的公共形象要透過實際行動改變家鄉現狀。虎頭山驛站每天吸引約千名市民使用,累計使用人次已破萬,成為扶輪社公益的最佳見證。入口牆面展示所有贊助者芳名,LED大螢幕輪播扶輪公益照片,遠處即可見扶輪標誌,讓來訪者深刻感受扶輪的用心與付出。
山友們也對驛站讚譽有加,有人說「做的人,功德無量」,有人表示這裡是他們每週登山聚會的首選,帶來身心健康的正面影響。
感動與展望:扶輪精神的延續
對PDG Metal而言,最感動的是扶輪社長們一路相挺,讓這個計畫不僅完成,更能持續發展。「不是一次的感動,而是一直持續下去的感動。」他相信十年後回頭看,虎頭山驛站的價值將更加顯現。扶輪公共形象需要深耕與長期經營,而非一時的感動。
「這不只是建一棟建物,更是建構一種共好文化。」這座虎頭山驛站不僅是桃園的登山新亮點,更是扶輪社與地方政府攜手合作、凝聚社區力量的典範。PDG Metal與他的團隊用行動詮釋了扶輪的精神:服務他人,改變世界,從家鄉開始。


三、扶輪作品
SPECIAL ARTICLES

畫說扶輪
作者 台中大屯社朱魯青PP Idea
台中大屯社朱魯青PP Idea的手工鋼筆畫

入社資格審查嚴格

應嚴格審查新社友崇高的品德,奉獻服務的熱忱,才能光榮的佩帶扶輪徽章。

Stick Evaluation
Evaluate strictly the applicants’ morality and enthusiasm for the Rotary badge is a symbol of honour.


國際扶輪年會RI Convention
作者 3521地區 台北百齡社PDG Tommy黃維敏

國際扶輪年會(Rotary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於每個扶輪年度的最後三個月(四月、五月和六月)之間舉行,每年在不同的城市舉辦。
目的在國際階層激勵所有扶輪社員並提供資訊,尤其是認識下屆國際扶輪社長、地區總監當選人、及扶輪社和國際扶輪其他下屆職員;他們可以藉此與各扶輪社及地區接觸進一步發展扶輪。同時,國際年會也是為了慶祝在扶輪建立的終生友誼,讓各扶輪社員藉由此慶典將友誼與服務,依據扶輪準則及目標連繫到全世界。
1994年國際扶輪年會在台北舉行,Slogan為「乾杯在台北」。
2012年在泰國曼谷。
2015年在巴西聖保羅舉行。
2026年國際扶輪年會在台北市舉辦。


民法上有沒有配偶權
作者 3470地區 台南安南社PDG Robert蔡文斌
我國憲法第80條明文讓法官可以依據法律獨立審判,不受任何干涉。
我國民法明文提到配偶,卻沒有明文規定配偶權。
行憲以來,各級法院法官可以依據憲法第80條的明文,本其良知依其確信,作出各式各樣的裁判文書。不服下級審裁判,可以上訴或抗告到上級審。司法院全球資訊網,建制很完整。原則上均可查閱。
經查,2020年5月29日,司法院釋字第791號解釋,宣告通姦罪違憲,刑法第239條立即失效。於是,通姦不能再告刑事,被害配偶祇能請求民事損害賠償,主張配偶權被侵害。
釋字第791解釋,唯一發表不同意見書反對通姦除罪的吳陳寰大法官,其女兒吳佳樺法官,卻在台灣台北地方法院一件民事判決中,認為憲法保障的性自主權高於民法的身分權,駁回原告的請求。
媒體報導不多久,吳佳樺的民事判決遭二審台灣高等法院廢棄發回,台灣台北地方法院已改判原告勝訴。
台灣澎湖地方法院民事庭陳立祥法官,採吳佳樺法官相同見解,判決原告敗訴。當事人上訴後,二審台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直接廢棄改判,准許上訴人即原告的請求。
大約目前祇剩台灣台南地方法院盧亨龍法官,他在民事判決中,一再質疑,我國民法並沒有配偶權的規定,司法者不能取代立法者。
盧法官本來在台灣台南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631號民事判決,引經據典詳細論述,認為我國民法不存在配偶權,駁回原告的請求。但二審台灣高等法院台南分院113年度上易字第53號民事判決認定有侵害配偶權。案件未達上訴三審門檻,全件定讞。二審判決對於地方法院原判決盧法官的論述,沒有半字反駁。祇直接引用民法第184條及第195條,認定侵害配偶權,應該要賠償。
最近,盧法官在2025年4月22日宣判的113年度訴字第1415號民事判決,揭明指出,上揭二審判決並未就配偶權概念釐清。他堅持,配偶權在立法者未明文規範前,司法判決不應貿然、輕率、粗糙的介入立法權領域,破壞我國基本的憲法分權體制。
主張配偶權被侵害提告民事者,若不巧遇到獨排眾議的法官,祇能透過上訴尋求反敗為勝。


上海扶輪社員施思明醫師 ── 世界衛生組織締造者(上)
作者 (香港)吐露港扶輪社創社社長‧中華扶輪史研究員‧劉敬恒
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頗有淵源,是其發起國之一。其中施思明醫師為此所做的努力,應當被歷史所銘記。
回顧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世衛)誕生的歷史,中華民國外交官施思明醫師(Dr. Szeming Sze) 被視為世衛締造者之一。世界衛生組織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組織法》,世衛的主要職能包括:促進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進公共衛生、疾病醫療和有關事項的教學與訓練;推動確定生物製品的國際標準。
施思明醫師(1908-98年)是1930-40年代上海扶輪社的現職社員。1936年至1941年,他擔任位於上海的中華醫學會總行政秘書,兼上海國際紅十字會秘書長。
外交世家
施思明,譜名施耿元,字貫生,號思明,是中華民國二十世紀知名外交官施肇基博士的長子。施思明的母親唐鈺華,是唐紹儀的侄女。唐紹儀曾任大清國駐朝鮮總理通商大臣、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施思明得以跟隨駐外大使的父親遊歷多國,出入國際場合,結識了各界名流。另一方面,姨父是國際知名外交家顧維鈞博士,上海扶輪社榮譽社員,從而也間接影響到了施思明的人生軌跡。
在父親駐英國期間,施思明也移居英國,就讀於溫徹斯特公學(Winchester College)。但是「不為良相,則為良醫」,施肇基根據自身的體會,還是希望兒子從醫。1925年,施思明順利通過了劍橋大學 (Cambridge University)醫學預科考試,成為醫學生,就讀於基督學院(Christ’s College)。1928年,施思明進入了倫敦最古老的聖湯瑪斯醫院(St. Thomas Hospital)實習。該院始建於1213年,最初是濟貧院,後來倫敦市政府將其作為給窮人免費醫療的醫院。除了臨床實踐,觸動最深的是病人的貧窮和人生悲喜劇。這段實習經歷,使施思明立志在公共醫療衛生領域有所貢獻。
投身抗戰 參加醫療救濟活動
1934年,施思明返回中國上海,1935年任中華醫學會副行政秘書,次年任總行政秘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中華醫學會組織會員參加各種救濟隊伍,並發起醫務救濟捐款運動。施思明也為學會的抗日活動四處奔走:建立戰時麻風中心、組建救濟中心、開辦診所、建立血庫。他還於1937年進入了國民政府負責實施美國租借法案的工作小組,並於1941年赴美,出任外交部長宋子文的機要秘書。在華盛頓,為了適應美國援華的需要,尤其是醫療救助方面,施思明在1943年用英文撰寫了《中國的衛生問題》一書。介紹了當時中國在醫療、健康教育、醫學教育、醫學會、軍醫署等方面的情況,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政策建議。1944年6月,施思明進入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衛生處工作,幫助制定遠東醫療救助計畫:派遣專家去中國、調遣中國醫生過來、分配醫療物資,共配送了價值約4,130萬美元的醫療物資到中國。
世界衛生組織 緣起與運籌
1945年4月25日,「三藩市會議」在美國召開。全球共50個國家派員出席這次會議,締結《聯合國憲章》。施思明以中華民國代表團組員兼醫學專家身分出席,參加這個會議完全是個巧合。中華民國是該會議的發起國之一,代表團團長正是代行政院院長兼外交部部長宋子文。因為他需要一個能用英文寫演講稿的秘書,便借調了施思明。無獨有偶,施思明的同事蘇薩醫學博士(Dr. Geraldo de Paula Souza, M.D.)也應巴西代表團之邀參加了會議。
因為二戰的破壞,原有的一些國際衛生組織都停止了活動。很多國家都難以獨立解決本國的衛生問題,因此急需建立一個統一的能正常運轉的國際衛生組織。然而,大會一致通過的《聯合國憲章》初稿中隻字未提「衛生工作」的內容。在有關建立新的國際組織的檔中,也未提到要建立國際衛生機構。這意味著一旦這份憲章草案被通過,那麼以後想要在聯合國系統內成立一個國際性衛生組織,就缺乏了必要的法律依據。
在之後的一次午餐上,施思明與蘇薩碰到了挪威的伊旺醫學博士(Dr. Karl Evang, M.D.)。他們是整個會議中僅有的三位醫學專家,三位醫師同時發現了這一重要遺漏,並一致認為應該在大會的議事日程中彌補這一疏漏。
其實美、英兩國代表團之前已經商定不將衛生領域事宜列入議程,但是其他代表團並未參加商議,三位醫生更是毫不知情。除中華民國外,其他三個發起國(美、英、蘇)代表團中都沒有醫生。另兩位醫生認為最好由施思明取得中華民國代表團的支持,來向大會提交憲章初稿修正案。值得慶幸的是,由於施思明是團長宋子文的私人秘書,可以直接同宋子文商談。施思明講了想法,宋子文說:「好,幹吧!」於是,第一關很容易就過了。如果按正常管道,通過代表團不同委員會和各種程式就要花好幾個星期。此時距離截止日期只剩兩天,而四國之前互相協定一國提交修正案前,需徵求其他三國同意,時間已經不容中華民國代表團補充修正案。施思明想到了另外一條途徑:決議案。宋子文當即同意了這個請求,於是施思明擬了一份決議案草案,提議「召開國際衛生會議,以成立一個統一的國際衛生組織」。
之後,施思明四處徵求各代表團對該草案的意見。還特地趕赴華盛頓,向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衛生處的上司帕倫醫學博士(Dr. Thomas Parran, M.D.)和同事們,以及未能參加三藩市會議的宋子文團隊中的劉瑞恒醫學博士(南京扶輪社1936-37年度社長)和猶太裔的顧問雷切曼醫學博士(Dr. Ludwik W. Rajchman, M.D.)徵詢。雷切曼曾任國際聯盟衛生組織衛生研究所首任所長,1941年宋子文赴華盛頓建立美國援華租借物資機構時,聘雷切曼為顧問。出乎意料的是,雷切曼對施思明的草案反應冷淡。他透露其實自己也有建立新衛生組織的計畫,常設機構選在巴黎,否則「就會被美國公共衛生署所控制」。顧及到雷切曼的考慮,也為了盡可能地減少反對聲音,施思明對草案又進行了大量修改。
最後,《決議案》以中華民國和巴西代表團共同提議的方式正式向大會提交。接下來,施思明開始頻頻參加第二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以便與主席穆代利爵士(Sir Ramaswami Mudaliar)及中華民國代表團的吳貽芳博士建立緊密聯繫。
挪威的伊旺博士奉召回國,代替他的代表不僅不提供幫助,還試圖在草案中夾帶一個社會組織。更不妙的是,籌劃委員會要求所有會議委員會重點討論與聯合國憲章有關的建議,因此他們的《決議案》遭擱淺。在與多方人士商談皆無進展後,施思明有點氣餒了,此時幸運之星降臨了在他身上。在一次宋子文招待巴西代表團團長的宴會中,施思明發現旁邊坐著的是大會秘書長希斯(Alger Hiss),趕緊抓住機會詢問他的意見。希斯當即建議以「宣言」的方式向大會呼籲,因為「宣言」沒有「決議案」那麼多限制。此法果然奏效,《宣言》得到壓倒多數的代表的支持,最終被大會所接納討論。1945年5月28日,聯合國憲章定稿中也終於列入了「衛生」一詞。至此,世界衛生組織的建立總算有了個好的開端。
1945年底,施思明辭去了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的工作,以便專心投入到世衛的創建中。在建立世衛的下一步工作開展之際,進程忽然受到了阻礙。原因是美國國會接受了一個提議,建議按照以前國際聯盟衛生委員會的組織形式,建立一個聯合國衛生委員會。該建議由美國公共衛生部的下級官員福克(Leslie Falk)所提。施思明原先以為這個想法早已被扼殺,因為曾在國際聯盟任職的英國麥肯齊醫師(Dr. Melville D. Mackenzie)也有過類似建議,並試圖獲得各國代表的支持。但是,當時其他人都認為最好成立一個獨立的組織,而不僅僅是聯合國下面的一個委員會。事不宜遲,施思明趕緊聯繫原先在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的上司、時任美國公共衛生部軍醫處處長的帕倫博士。帕倫立即指示福克將提議收回。保險起見,施思明還與老朋友湖南湘雅醫學院的創始院長胡美醫學博士(Dr. Edward H. Hume, M.D.)談了此事,而胡美正是福克的岳父。於是,這個插曲被畫上了句號。
未完,下期待續


拉開「乘著金色翅膀」的人生抽屜
作者 3482地區台北客家社PP Import徐龍騰
德國浪漫派音樂家孟德爾遜(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乘著歌聲翅翼》(Auf Flügeln des Gesanges)。美妙的琴韻心聲,歌詠著幸福的人生,生活優遊在詩情畫意的愉悅意境。追逐於生命中難忘的往事回憶,家居閣樓窗邊淡忘許久的五斗櫃,拉開生命中不同階段的記憶抽屜。斜陽餘暉下揚起輕輕的塵埃,頓時湧現懷舊的情意與感觸,載浮載沉的清晰,心緒點滴在心頭,消逝的歲月時光裡,總是有著銘心深刻的餘波盪漾…。
那年初春,偶然矗立小城的火車月臺上,凝視於提著行囊的出外遊子身影。鳴笛聲劃破了「離別的月臺票」,歸途與啟程的迷思,糾纏著未知的將來,旅人的夢想興起了實現人生的願望。一列班車承載著萍水相逢的過客,奔馳的鳴聲相伴短暫的旅程,卻又各自下車前往理想的前程。世間機緣不同命運的遭逢,無不消散於歲月的洪流,常是「智者」扮演指月之手,指津著泅泳的眾生能夠看到月亮。心靈深處祈願的徵逐,穿不透的皆是那般卑微,然而富貴尊榮的人生,並非因於「擁有」,而是在於能否「捨離」。
「枝連花葉,每在寒風冷冽,蕭瑟中一抹清秀的華麗,有如起伏浪潮的人生歷程。」「活在當下」,日常生活中有著疑慮,難有置身的心悅,焦慮憂愁之時,伴而隨之心靈的愁情。習慣於現有生活的隋性,探討日常失序紛亂的對應,保持優雅人生的步調,才是「日日是好日的日常」。如何調整人生過程的優先順序,世間的名利雙收,想來,那只是願望夢想,並不是人生最終的答案。
世間不同際遇的人生樣態,音樂神童莫札特(Morzart)《費加洛的婚禮》敘述皇家宮庭僕婢相戀成婚的人性普世幸福婚禮。然而,著名女作家瓊瑤流行小說《煙雨濛濛》等,她充滿離奇的人生命運,卻是16歲少女時仰藥輕生獲救,70年後再度輕生結束晚年,有著翩翩而去的情懷,失敗婚姻的結局:因為愛好寫作而結合、因為寫作而分手,壯烈的愛情故事,前世今生的婚姻。留下無限心靈的追憶與迷惘,隱喻人生的變局似乎是「永遠彈錯的音符」。
「借問,幽谷回音何時可有回憶的夢?」
來不及打開的抽屜,會使記憶消逸於理解與思念。抽屜裡乘著金色翅膀的回味,跨越在時空的迴旋,詮釋不同歷程的人生視野,鎖不住回憶的情意,不也是令人感懷嗎?


四、各社活動輯要
CLUBS IN ACTION

吾愛吾社

編輯後記

睽違30餘年,國際扶輪年會終於在2026年6月將再度回到亞洲、回到我們熱情的寶島 ―― 台灣!這不僅是一場盛會,更是我們共同創造歷史的時刻。世界各地的扶輪人將齊聚一堂,交流服務經驗、激發行動靈感,見證扶輪精神的無限可能。HOC也將規劃迎賓活動與文化參訪行程,請邀請您的姊妹社社友及扶輪好友蒞臨,讓他們共同見證台灣扶輪的熱情與實力,並進一步深化我們之間的友誼與合作。
新的扶輪年度2025-26已悄然展開,讓我們帶著熱情與希望迎接嶄新的挑戰與機會。但對於編輯部來說,卻是一段屏息緊張的時刻,因為原定選任的RI社長(來自巴西),因故臨時於6月8日辭職,經過6天的動盪與不安,6月14日國際扶輪理事會瞬即推選義大利拉古薩(Ragusa)扶輪社社員弗朗西斯科‧阿瑞佐Francesco Arezzo為2025-26年度國際扶輪社長,平撫了廣大社員們的期待,展現了扶輪高效率的組織行動力量。
台灣12個地區的新任總監(P31-P68),也各自分享了對扶輪使命的承諾與行動藍圖,展現堅定的領導力與地方連結。每一位扶輪社員,都是這場改變的關鍵力量。讓我們從閱讀開始,深入瞭解這些領導者的故事與願景,一起為更美好的世界努力。
誠摯推薦各位社友細讀〈亞洲第一位國際扶輪女理事 ―― RID Naomi林鑾鳳的扶輪之路〉這篇專訪。這不僅是一段令人敬佩的服務歷程,更是一則關於愛、堅持與謙卑的真實故事。RID Naomi以溫柔堅定的行動力,從基層走向國際,展現何謂真正的扶輪精神。她的故事,將激勵我們重新思考「服務」的意義,也提醒我們:每一步踏實前行,都可能開創改變世界的契機。
敬祝台灣扶輪每一位親愛的社友、1,015位新上任的社長、12位新上任的地區總監,在新的2025-26年度裡,平安健康,事業家庭光彩互映,最重要的是:大家「歡喜就好!」


國際扶輪3461、3462、3470、3481、3482、3490、3501、3502、3510、3521、3522、3523
地區各扶輪社分布圖





回上一頁